孫亞杰
摘 要:由于學校課程門類繁多,學生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課外閱讀。此外,學生在家就是看電視、玩電腦游戲、玩手機。針對這一現狀,就如何激發農村邊遠山區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素養,讓閱讀駐守他們的心靈。結合教學實際發表自己的淺見,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閱讀;永駐;山區孩子;心靈
一、農村孩子的課外閱讀現狀
1.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
在農村,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難以形成。在家中,家長不能成為孩子課外閱讀的榜樣,由于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長很少去閱讀書籍,也較少督促子女去博覽群書。再者,就像我所在的店王小學是個純山區,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照看,他(她)們思想落后,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意識,這自然影響了孩子對課外閱讀的攝入。
2.學生缺少良好的閱讀環境
以我們鄉里的這些學校為例,盡管學校都建有圖書室,圖書的數量也相對充足,且各班都設有圖書角,但適合各個年齡段兒童閱讀的書目少之又少。在這種環境下,學生課外閱讀的空間變得狹窄,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受阻,閱讀能力會逐漸下降,悄然拉大了與城市孩子的差距。
3.課外閱讀習慣難以養成
學生閱讀書籍大多是走馬觀花、囫圇吞棗,粗略瀏覽一遍即閱讀。很少有人做讀書筆記,即使做了筆記,也無非是幾個好詞,幾個好句。如果都這樣“讀”,不但讀書效果微乎其微,還養成了不少閱讀的不良習慣。
4.教師缺乏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
由于是課外閱讀,教師從心理上并不是多么的重視,只看到學生閱讀就行了,至于閱讀的方法是否得當,教師很少進行有效的指導。
二、提高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策略
上述因素制約著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不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和閱讀能力的提高。為改變這一現狀,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我個人認為應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激發興趣,讓學生愛上課外閱讀
(1)做一個愛讀書的老師,以心靈去引領心靈。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講)閱讀讀物后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2)班級要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每周利用一定的時間賞讀、交流所摘錄的好詞好句;定期在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比賽活動;評選“故事大王”等。對于表現突出的同學授予“讀書之星”稱號。通過這些活動,學生體味到閱讀所帶來的樂趣,充分調動他們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從傳統那種“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苦讀走向開放型的自主“悅”讀。(3)利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等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2.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中,更應該延伸到課外。在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聚精會神地去讀,善于抵制外界干擾,全心全意去讀,克服心不在焉的不良習慣。培養學生動筆圈畫的習慣,并把這種習慣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經常閱讀有益的課外書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課外閱讀量。面對學生課外書少的現實,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課外書拿到學校來,登記納入班級的圖書角之內,然后讓學生積極地交換閱讀,這樣一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明顯提高。
3.教學生掌握良好的讀書方法
張之洞曾經說過:“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由于小學生閱讀個體性強,隨意性大,因此,教師要對他們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他們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如:教給學生精讀、略讀、瀏覽等讀書法;教給學生摘錄、歸類、整理的方法;幫助學生養成閱讀后及時交流、討論的習慣;教給學生讀時寫批注、讀后寫心得體會的方法。在進行閱讀時,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或需求選擇章節進行精讀,邊讀邊想,在感受深處運用學過的閱讀符號進行勾畫圈點,對于優美精彩的句段則背誦下來,讀后及時寫下自己的感悟,養成良好的寫讀書筆記的習慣。長期堅持,必有所得。如:我的上一屆六年級學生就是按照我教給他們的閱讀方法堅持閱讀,不但擴大了他們的閱讀量和知識面,而且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他們升入初中后,在班里的語文成績名列前茅。
4.做好讀物推薦,提高閱讀質量
高爾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可見,選擇正確的讀本對學生的精神世界有多么大的影響。山區孩子由于見識、年齡、閱歷方面的不足,選擇讀物時常帶有盲目性、隨意性,這樣就不能提高課外閱讀質量,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向學生推薦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書籍,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讓他們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與精神成長鋪設最亮麗的心靈底色。
參考文獻:
[1]李建華.對于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的探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4).
[2]楊兆山,王守紀,張海波.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的適應問題[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