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摘 要:主要介紹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活動的預設和動態生成狀況,通過對其理解,深入地探究如何開展預設教學內容,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旨在建立個性化的教學系統,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滿足動態生成教學需求。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預設;動態生成
受到新教學理念影響,小學數學教師應精心做好課堂預設、動態生成,并在積極探索教育教學的今天,把握好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關系,也能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加精彩。這其實是每位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要完成的工作內容。課堂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個體,所以在活動期間應關注學生的成長,這才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必要前提。
一、精心預設,促進精彩生成
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期間只有周密設計才能在課堂上進行較好的開拓和引領。若教師在課前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就不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地開展教學活動,教學生成的精彩也就無從談起。這就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期間精細準備每堂課,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現狀。其實教學中若能盡可能多地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預設出可能出現的情況,相信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如,教學活動期間,在教授“圓柱體體積”時,教師設置了兩種預設方案,一種是學生對圓柱體的體積公式了解不多,那么就要采用自主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獲得問題的答案;一種是學生對圓柱體的公式有著深刻的認知,那么教師就要思考使用何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深入探究公式的由來。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若沿著圓柱體的高將其切開,并擺成近似于長方體的形狀,那么有幾種狀況會出現。通常情況下,課堂上會出現很多狀況,多數學生習慣將圓柱體的底面分成多個相等的扇形截面圖,然后沿著圓柱體的高將其切開,拼接成多個長方體,這樣就可以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以往教學中這些講授由教師完成,學生一直是被動地傾聽,但是這次學生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中,還有很多學生在探索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也踴躍說出自己的想法。課堂氛圍熱烈,整節課十分精彩。
二、預設靈活,獨出心裁
教師在教學活動期間雖然能對學生的情況做部分預設,但要了解一點,即學生之間存在差異,他們在課程上出現何種狀況很難預估,很多時候他們會與預設出現背道而馳的情況。故此,在教學不能滿足學生預想要求的前提下,教師就要冷靜地對待學生,并能捕捉到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或者亮點,調整教學方法,以期能順利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如,在學習“分數乘法”的時候,先要預設出同分母分數相乘的例子,但是我們需要了解一點,在課堂上同分母分子和異分母分子的情況出現很多,學生會發現目前列舉的例子不同,但結論相同的時候,就能了解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有很多種。所以整個教學整合階段,機智地進行生成,能使課堂教學活動異常完美。
三、教學評價,巧妙生成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對學生評價的權利全部交還給學生,這樣評價就是一個學生自發學習的過程,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也能讓學生在發展中提升自己的各項能力。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要適度地引導學生準確地評價整個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通過巧妙的生成讓學生對知識有新的感悟。
如,在學習“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相關內容時,教師最好讓學生計算下面的內容,然后選擇自己喜愛的例題進行驗算。
①764÷2 ②5480÷9 ③7064÷8 ④7200÷3
⑤9078÷9 ⑥1456÷8 ⑦7503÷3 ⑧8094÷7
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獨立完成全部學習內容,并讓同桌之間相互檢查,找到彼此的錯誤,并將所有的試題分類。學生經由討論以后能得到不同的結果,在相互檢查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一比、看一看,并結合現有的求商方法進行研究和計算。學生在小組間開展交流和互動,提出自己的用法。有的學生是按照商的位數進行分類,有的學生是按照商的余數進行分類,其實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思維多變性。讓學生能在保有生成空間的前提下,多角度思考問題,然后巧妙地運用問題生成,呈現出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結果。
當學生具有生成空間以后,就能多角度和多層面地思考數學問題,也能巧妙地利用生成,呈現出多項思維結果。故此,適當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在激發學生現有興趣的前提下,煥發課堂的活力,成就一個精彩的課堂,學生可以在課堂中說出自己的想法,訓練自己的思維,充實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謝以洪.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精心預設與動態生成[J].學周刊,2015(3).
[2]王曉露.小學數學課堂中預設與生成相互轉化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