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威玉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極具體驗式的學科,在培養我國小學生數學實踐能力和數學分析能力等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學生整體理解水平比較低,教師就需要利用輔助性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使用多媒體教學則是最重要的教學模式。另外,《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也要求數學教師以“多媒體教學”為課程講習的基礎,提高學生的數學參與度,啟發學生數學思維。因此,將通過分析三種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希望為小學生數學學習提供指導。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技術;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組織游戲教學
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是由某一個學生單獨完成的,而是需要學生合作去完成。另外教師要合理使用多媒體給學生進行數學游戲指導,最大限度發揮團隊合作的基本能力,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共同完成特定的數學學習任務。
比如,教師在指導小學生學習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旋轉”時,因為本課練習中的基本目的是指導學生通過具體的例子,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并對其變換進行正確的判斷,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自己動手進行平移和旋轉的操作,在一張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經過平移和旋轉之后的圖案,培養學生的數學滲透思維。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播放一個平移和選擇的游戲視頻,讓學生親自操作。之后把學生隨機分成四個小組,給每個小組提出不同類型的思考問題,從而引出平移和旋轉的學習。之后引導學生在各自的小組內部進行“平移和旋轉”游戲,使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促進小組游戲的順利完成。游戲結束之后教師對學生的游戲結果進行總結,即“平移其實是一個物體沿著一條直線進行移動的過程;旋轉主要是物體沿著某一個點在運動”,從而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
二、在創設“翻轉課堂”中加強數學學習
“翻轉課堂”教學作為新時期數學教學的重要指導模式,主要是指改變傳統的“教師講授”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數學參與能力,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使學生來主導課堂的進度。
例如,在具體講述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節課時,由于本次教學與空間思維的練習有關,所以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并學會利用公式進行具體的計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和轉化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在教學中,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呈現出思考性的問題,如“我們所學的長方形的面積如何計算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有何不同?我們如何改變平行四邊形的圖案使其面積更容易計算呢?”教師引導學生具體思考這些問題,并進行實際剪切操作,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如“我們能夠把平行四邊形剪成幾種圖形呢?它們之間有何聯系?”教師引導學生繼續進行思考和分析,從而解決這些問題。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指導學生進行反思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明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反思是必要的。反思的過程也是一個重新學習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從而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及時向老師請教,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比的意義”過程中,因為本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分析比的基本意義,掌握比的基本讀法和寫法,認識比的各部分的基本名稱,并學會求比值的辦法,能夠正確求出一些比的比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分析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從案例“一個書桌,長3米,寬2米,那么長是寬的幾倍呢?寬是長的幾分之幾呢?”入手進行學習,從而在的表述中引出比的知識,指導學生理解比的概念、讀寫方法、表示特點、意義等,提升學生對“比”的認識。教學之后教師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展示一些與本節課相關的數學思考問題,指導學生分析比的除法之間的關系,有何區別和聯系。提升學生的數學比較分析和反思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要把多媒體技術和數學課堂深度結合,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思考。
參考文獻:
[1]李慧,田寶軍.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信息呈現方式設計研究[D].河北大學,2014.
[2]張秀麗.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