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燕
摘 要:多媒體是豐富多彩的,能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能使學生主動學習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養成自主思考問題的好習慣。教師運用多媒體講課,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渴望與需求,還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效果
對學生而言,只要對學習感興趣,就可以將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因此,教師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主動接受數學知識,應創新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巧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難點
多媒體具有直觀的特點,學生能夠主動分析、探究、自主動手操作。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接受知識,并降低學習難度,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例如,“多邊形面積”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首先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多邊形圖片,如五邊形,可以將五邊形分成三個三角形或一個四邊形與一個三角形,讓學生觀察后,提出以下問題:“五邊形轉化成三個三角形面積變了嗎”“五邊形轉化成一個四邊形與一個三角形面積變了嗎”“我們在求五邊形面積時應該具備哪些條件”等一系列的問題,這時教師通過多媒體,在幻燈片中將五邊形分割,讓學生通過觀察總結出多邊形應用分割方法進行面積的計算。多媒體可以將抽象的問題轉化成生動的問題,把復雜的問題轉化成直觀簡單的問題,并且可以引導學生有效思考,能夠讓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知識,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進而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二、巧用多媒體,引導學生獨立自主探究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獨立自主探究的空間,教師不能為學生直接提供知識,這樣會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所以,教師應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發現其規律,進而達到滿意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把抽象的知識變成具體簡單的知識,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例如,教師在“圓”這一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獨立理解圓的概念,然后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關于圓的圖片,向學生提出“大家知道圓心在哪嗎?圓的直徑是怎么測量的?圓的周長怎么計算?圓的面積怎么計算?”等一系列問題。教師讓學生用圓規在紙上畫出一個圓,讓學生找到圓心,自己測量圓的直徑,圓的周長與面積,讓學生獨立自主探究,能使學生得到一定的滿足,不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還開拓學生的視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獨立自主探究習慣。
三、巧用多媒體,鞏固數學知識
學生只有鞏固數學知識,才能更好掌握新的知識。教師巧用多媒體,依據學生學習過的內容提出相對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這便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加深知識印象,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具有生動的文字、美妙的聲音、形象的圖片,為傳統課堂增添了活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枯燥乏味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三角形”教學中,教師講完新課之后,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幾道習題,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例如(1)下面所給出的圖形,哪個是等腰三角形?是的話在后面畫上對號,不是的畫上錯號。(2)有一塊三角形巧克力,三條邊相等,那么這塊巧克力的面積是多少等。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解答問題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提高學生自主實踐能力。
四、巧用多媒體,拓寬學生視野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們從生活中能發現許多數學知識,同時可以豐富學生的閱歷,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所幫助。教師利用多媒體講課,不但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為學生提供多樣化信息,而且還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練習,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開拓學生的思維。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提出問題時,應提出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與方法,不但可以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從而將數學知識生活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同時還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與教學效率,真正改變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實現學生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潘彥桃.巧用“多媒體”優化小學數學教學[J].學周刊,2013(14):89.
[2]朱志偉.巧用多媒體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3(3):161.
[3]成天芳.運用多媒體課件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最優化例談[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