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成連
摘 要:興趣作為教學有效開展的前提和學生學習的基礎,對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以及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以培養學生興趣為核心,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創新教學手段,積極尋找教學活動與小學生的契合點,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教學;分析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就是創設輕松良好的教學氛圍。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課堂的輕松性和愉悅性,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以學生興趣的提高作為教學根本,打破以往的教學理念,適當緩解學生長期積攢的緊張與壓抑的心理,引導學生重新審視教學活動,增強學習興趣。同時,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活動中采用“微笑教學法”,適當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用溫柔的話語委婉指出學生的錯誤,耐心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缺陷,使學生能自覺主動地改正錯誤。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小學生的行為習慣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做到小心謹慎,以免觸碰到學生敏感脆弱的神經。同時,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規范自身行為,繼而營造出愉悅輕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敢于表達自身的看法,用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讓數學貼近生活
數學知識相對抽象,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將現實生活和數學知識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產生親近感,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例如,在講解“線段”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好鉛筆、直鐵絲、彎鐵絲、直吸管、彎吸管、藥盒、牙膏盒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看一看或摸一摸這些物品,并提出問題:你們發現了什么?請問哪些物體是直的?然后利用課本和鉛筆作為教具,引出線段概念。這些方式可以緩解學生的恐懼感與緊張感,拉近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再以兩位數的加減法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調查超市筆記本、熱水壺、牙膏的價格,看看100元是否能買齊這三樣東西,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調查的結果。通過生活實踐的方式展示課后作業,使學生熟練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新教學方式
傳統的數學教學多是要求學生簡單地復制和記憶,沒有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長此以往,學生容易產生抵觸的心理。因此,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方式,通過新穎豐富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使學生重新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常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其中游戲教學法主要是在教學環節中適當穿插游戲,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該方法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是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對簡單的加減運算進行講解時,可以在班級中抽取23個朋友,將其分為具體的三部分,這樣,說出“5+5=?”時,學生需要快速反應,通過抱團聚成具體的數字,反應較慢的學生則會被淘汰。這樣的游戲方式能夠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和反應能力,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仍然采用說教式和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充分發揮出學生的思維能力,致使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樹立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信任、支持、理解、鼓勵和啟發學生,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發揮自己的思維,擺脫對課本的依賴。例如,講解“比長短、高矮”時,可以要求學生拿出鉛筆,并將其與同桌的鉛筆進行比較,看看誰的鉛筆較長;然后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兩只小手進行比較,看看會有何發現。通過實物的對比,學生可以自己得出結論,提高了課堂的參與度,極大地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新教學方式,讓數學貼近生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和學生數學素質,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蘭云.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7):77-78.
[2]潘瑞青.淺談小學數學的興趣教學[J].學周刊,2012(5):70.
[3]李春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6(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