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國
摘 要:良好的校園文化合理地反映出了一所學校的環境氛圍、辦學風格、教育理念、行為準則、價值觀念等內容,是校園精神的核心體現,對學生日常學習和思想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感染,可以說是學校建設最為重要的一環,值得每一位校園管理者認真對待。因此,以農村小學為例,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建議進行分析歸納,以期能夠提供參考,幫助廣大校園管理者更好地建設現代新型農村學校的校園文化。
關鍵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現狀;策略
簡單地說,校園文化建設就是對校園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綜合、深入的創造,是學校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積淀和傳承下來的辦學經驗、思想精神、校園風貌等的推廣和發揚。可以說,一個具備了校園文化的小學對于學生的學習、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禮儀行為習慣的培養都有著重大作用,是學校最為寶貴的隱形財富。但是,在農村的很多小學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并不順利,影響了校園的整體發展和規劃。因此,筆者將結合自身日常的管理工作經驗,簡單談談對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一些看法和認識。
一、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1.校園過分注重物質文化建設,脫離了客觀實際
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在現代社會的審美中,外在美是十分重要的。同樣,這一世俗傳統觀念也影響到了學生家長的看法和校園文化的建設。很多家長在為學生選擇小學時,除了看重學校的名氣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校園環境的建設。校園環境好不好、校園大不大、校園建筑多不多、新不新等都成為學生家長擇校的一個重要標準,這也導致現如今的小學在建設時更加注重校園是否大氣、嶄新、別具一格。可以說,在每年的校園財政支出中,校園美化和維修重建都占據了很大份額。然而,現實的很多農村學校并不具備充足的資金來源,卻依然大肆進行投資改造,完全不顧學校的整體資金情況和發展需求,只是一味地追求物質而忽略了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
2.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簡單、形式單一
很多農村小學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時候,往往忽略了精神文化建設,認為只要做好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滲透就可以了,完全忽略了學校辦學方針的發展與傳承、校風塑造與培養,使得校園文化大量缺失,農村小學成了徒有外表的空架子。與此同時,農村小學為了打出自己的名氣,吸引更多的學生前來就讀,將更多精力放在了對學生成績的關注上,使得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和歷史積淀不足,只是單純張貼一些宣傳標語,根本引不起師生的共鳴和關注,導致農村小學精神文化建設形式過分單一,缺乏新意。
二、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
1.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應“因地制宜”
當前很多農村小學并不具備足夠的財政支持進行大范圍的校園改建工程,因此,應該改變策略,對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采取“因地制宜”“量身制造”“精巧有特色”的方式進行,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校園財政支出,并能使校園更具有特色,加深師生對校園的歸屬感和印象感。比如,有的農村小學位于南方區域,學校在進行校園環境建設的時候,就可以因地制宜,多采用當地的常見植物進行校園綠化,廣泛種植竹子及喜陰、喜潮濕的作物,并請美術教師進行一定的園林風格設計,這樣校園的書香氣息就會十分明顯。而有的農村學校十分偏遠,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改造,就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家中的廢舊物品對校園或教室進行二次裝飾改造,也可以讓美術好的學生及教師用彩漆在校園圍墻和教學樓外畫上特色的圖畫,使校園更加生動。除此之外,一些農村校園還可以根據學校大小及課程設置,在學校開辟蔬菜種植地和常見水果種植地,讓學生按年級分組進行照料,既可以節省學校食堂開支、讓學生課間吃到新鮮瓜果,又可以建設具有特色的生態校園,可謂一舉兩得。
2.注重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從多角度著手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可以說是校園建設的重頭戲,對于學校的影響和學生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但也往往是農村小學最容易忽略的環節。因此,農村小學管理者務必要加強這方面的建設,采取多樣的方式和角度,更好地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比如,根據學校校訓建設本校獨特的校風,像有的學校偏向于培養詩書氣質和文人精神,那么就可以在校園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多多開設書法班、國畫小組、朗讀社、班級閱讀角等,讓整個校園充滿書香氛圍,培養學生潛心學習的習慣。而有的學校則注重學生榮譽傳承和禮儀文明,則可以通過每年固定的校慶、優秀畢業生榮譽展覽、中華禮儀典籍學習等形式來建設。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重大的事情,對于農村小學來說更應加強和重視。因此,農村小學學校管理者要積極學習、努力借鑒和嘗試,尋找出符合本校文化發展的路子,讓學校的精神文化更加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邊學志.現代學校文化建設:對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2.
[2]陳富濤.對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一些看法[J].貴州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