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偉明+王莉
摘 要 提高兒童的口語交際水平是未來信息社會日益發展的需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把“聽說訓練”改為“口語交際”,強調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小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 新課標 口語交際 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088-01
研究表明:“少年兒童從出生到5-6歲才能基本掌握母語。但要想形成運用母語的熟練技能,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因此,小學階段是口語交際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機,小學語文無疑承載了培養兒童口語交際能力的重任。下邊,我就多年教學工作中的一點經驗談談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的做法:
一、生活是口語交際的源泉
《新課標》指出:“教學活動要在具體的交際情景中進行”,而且強調“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生活是口語交際的源泉,口語交際是生活的靈魂。離開生活談口語交際是不現實的,或者說是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的做法。比如,圍繞學生日常生活選擇內容“春天里的發現”“夸夸我的同學”,討論現實生活中孩子們的困惑“我不喜歡吃蔬菜怎么辦?”“男生女生誰最棒?”等,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未來的橋”“二十年后的我”等。通過這些具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內容訓練,幫助學生發展思維,發展語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情景是口語交際的動力
“口語交際”即人與人之間口頭語言上的接觸交流。因此,在口語交際課上,師生間、學生間的說、問、評應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課堂不應該是教師或某個學生的獨角戲,或教師與某幾個學生的對話。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有問有答、有評有論、有說有議,這才是真正的口語交際課。要讓學生多說,教師就得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去訓練。課前可讓其講述見聞,課內注意多提問,讓學生復述課文、朗讀課文和口頭作文等。還要多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和社會交往活動,利用課外活動讓學生學說繞口令、講故事,進行演講比賽、辯論賽等。以情景為動力,激發學生說的興趣和欲望。例如,我在上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的口語交際“二十年后回家鄉”時,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在學生搜集了相關材料的基礎上,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假如你二十年后回到家鄉,家鄉會有哪些變化?同學們會變得怎么樣?父母會變得怎么樣?然后讓學生進行模擬練習,在練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抓住特點,有重點的介紹。這樣一來,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在一種主動的環境中,不知不覺的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很好的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形式是口語交際的手段
口語交際課要采取多種形式,緩解學生說話的緊張情緒。教師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氣氛下學習說話,表達自己的意思。如口語交際《在家里》,可用歌舞表達自己對辛苦工作的父母的感情,我讓學生齊唱:“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勞累了一天,請喝一杯茶……”;如《禮貌待客》一課,我引導學生把教室想象成家,并準備好杯子、椅子、水果,然后請一位學生扮演客人,另一位學生扮演小主人,通過對話、動作等表演,把招待客人的過程說得一清二楚;
四、因人而異是口語交際的核心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我們班有一個半自閉的孩子,他多半時間活在自己無聲的世界里。有一次我發現只要是音樂老師上課他就興奮,只要音樂響起他就很投入地一邊表演一邊唱歌。我就利用課間的時間和他賽兒歌,只要我開口他總是往下接,其他孩子在旁邊給他鼓掌,他表現得更積極踴躍,我認為只要他開口講話我的口語訓練就成功了一半。還有一個孩子說話結巴,其他的孩子只要一發言他就只有聽的份了,我就私下里找他。他結結巴巴地說:“我說不來!”這是一個沒有母親的孩子,我告訴他老師能讓你變得能說會道。他睜大了眼睛,在后來的一段時間內我把第二天要說的內容偷偷告訴他,他就在家里先寫好幾句背下來,第二天我讓他說,他就背下來,其他學生看到說活結巴的同學有進步都熱情地鼓掌,半年后說話結巴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
五、循序漸進是口語交際的關鍵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關鍵在于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為達成這一目標,我堅持讓我們班每天開展3分鐘講述活動,學生輪流當眾發言,并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教師提前排好順序,讓孩子有充足的準備時間。老師還可以和有困難的孩子一起準備,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明顯提升,口語課的效果也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