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澤斌
摘 要:為了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實踐新的課程理念,達成新的課程目標,我們從1993年開始,就進行了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改革實踐,在教學、管理、課外體育活動、運動會等方面,都作了大膽的改革與創新,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 課程改革 實踐探索 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7(a)-0172-02
筆者從事體育教學工作近20年,在“健康第一” 的學校體育理論指導下,初步摸索出一整套學校體育工件的方法。
學校體育的目的:就是通過學生的身體練習增強體質,培養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意識和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該校自1993年開始探索學校體育改革,實行選項體育教學、運動會、課外體育活動改革以來,學生的參與意識與練習的自覺性有明顯的提高;學生的體質和運動技能也有明顯的進步;師生間的關系也更加融洽,學校體育以老師為主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指導與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相互連通,構成一種融洽的練習伙伴關系。
我們在教學、管理、課外體育活動、運動會的設置等方面,都作了大膽的改革與創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該校在學科帶頭人陳云漢特級教師帶領下,先后有兩個課題獲得大獎。其中1998年《職高體育教學改革研究》獲省級二等獎,2002年《四導自主探究式教學改革實驗研究》獲得國家級一等獎。
1 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
我們改變以前三段式的教學模式:即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即五段式教學模式:準備·激發興趣——熱身·探究學習——指導·合作學習——學練·自主學習——小結·放松。我們把重點放在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環節上,讓學生在中學階段形成一、二項體育特長。如我校的選項就有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武術、足球等。
體育課五階段教學模式:
第一部分:準備·激發興趣3。
主要是落實教學常規;老師提出探究的方向和問題。
第二部分:熱身·探究學習12。
此部分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一般性準備活動和專項體育活動,并探究思考練習項目的技術動作與技能;此部分可以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初步的意見和練習方法及注意事項。思考的問題由師生提出來,學生帶著疑問參與到學習中去。
第三部分:指導·合作學習25。
此部分是重點教學內容。教師分組指導學生學習選項技術,提高學生運動技能。教師的作用是主導,學生是練習的主體,教師主導作用是技術指導和當好學生的陪練;學生主體的關鍵是互幫互學,相互提高。
第四部分:學練·自主學習25。
此部分主要是復習前面所學技術動作或進行組內間的教學比賽。這時就充分發揮了體育骨干的作用,他們帶領組員進行技術指導和組織練習。
第三和第四部分是同時進行的。對學生而言,一個選項組跟著老師進行技術探索和練習,另二個組復習以前技術或進行教學比賽。
第五部分:放松·小結評價5。
一是學生做相應的放松整理練習;二是小結本課,表揚做得好的,評價大家的運動表現以及努力的方向。
2 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
總體教學方法:是以選項教學與主,其他必修課程與身體素質為輔,并貫穿于每節課中的教學。
2.1 下學期教學安排
即每年的9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
段考前:
(1)隊列、隊形的轉換。
(2)體能的恢復與訓練。
(3)學校廣播體操的規范化教學與廣播比賽。
(4)校運動會的各個項目的訓練(注:每人分項目報名2~3項,人人參與),即全員參與,全民健身的做法。
(5)參加學校組織的運動會(有田徑、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身體素質類等項目)。
段考后:
(1)重點開展選項技能教學。學生自主報名。老師每節課重點指導一個選項組織練習,并巡回指導督查其余兩組進行練習。
(2)組織選項技能測驗。
(3)組織小組內選項小比賽。
(4)開展冬季各種形式的長跑活動。并組織測驗800 m和1000 m。
(5)開展體育游戲活動。
2.2 上學期教學安排
即每年的3~6月份。
段考前:
(1)隊列、隊形的轉換。
(2)體能的恢復與訓練。
(3)重點開展選項技能教學。下學期是單項技術的學習,上學期是組合技術的學習與任用。如籃球的變向運球——急停——跳投;羽毛球的連續擊高遠球——接扣殺;乒乓球左推右攻并檢驗步法等等。
(4)開展三個選項的課外體育活動。即班級籃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賽。
(5)《學生體質與健康》項目的練習。
段考后:
(1)三個選項的技能測驗。
(2)學生體質健康內容項目的測試。身高/體重/肺活量、50米、實心球、立定跳遠。
(3)開展組內間,不同班級間選項的比賽活動。即同節課的不同班級的三個選項組的分組比賽,由老師和學生裁判共同完成比賽任務。
(4)期末學生心肺功能400米跑的達標測試。男子120”、女子140”(實踐證明:每年不達標的同學僅為2%)。
3 課外體育活動管理模式的改革
我校每期都要組織班級聯賽。比賽通常采用大循環賽,組織辦法是:每個選項組由一名教師牽頭,負責組織學生抽簽、場地布置、裁判培訓、比賽安排、統計登分、名次判定等,但是比賽場上執行裁判全部由學生自己擔任。在于由學生自己組織比賽,學生自己觀看比賽,學生樂在其中,老師也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我們的班級聯賽,既培養了學生的運動技能,又培養了學生組織管理能力;我們目的是把體育課中選項體育教學從課中延伸到課外,以促教學相長,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戰能力,形成體育特長的目的。
4 學校運動會參與模式改革
我們首先是更名運動會名稱。如改“專項田徑運動會”為“綜合性運動會”,以全運會、體育節的形式展現。項目有田徑、球類、素質類、大型團體操比賽等。
田徑項目我們取消了鐵餅、標槍、跨欄等專業性強、危險性高的項目;球類項目有籃球的28米×2往返運球投籃,1 min移動投籃;足球的定位球傳準和繞桿射門;排球有對墻墊球和傳球兩個項目;乒乓球和羽毛球的雙淘汰賽;素質類項目有1 min跳繩、實心球、立定跳遠、女1 min仰臥起坐、男1 min引體向上和1 min俯臥撐;團體項目有迎面拉力、大型團體操比賽、學生體育舞蹈比賽等。一次運動會就是一次體育節,一到運動會,學生就象節過日一樣,興高采烈,深受學生的期待和喜愛。通過對運動會的改革,極大地豐富了運動會的內容,給有體育特長的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更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運動會中。而且我們的改革措施遠播他鄉,被很多來校參觀的學校借簽和采用。
我們的改革在貫徹新課程理念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與經濟的發展,體育已經成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會不斷高漲,他們渴望掌握怎樣科學地參與體育運動?怎樣科學地健體健心?怎樣不斷提高對現代社會的適應能力?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要真正做到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和健康服務,就成了我們今后必需不斷深入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毛振明,賴天德.如何正確理解與運用探究學習[J].中國學校體育,2006(8):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