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衛華


摘 要:文章運用關鍵詞詞頻及共現網絡分析法,對圖書館與檔案館互聯網+研究進行比較分析,得出圖書館、檔案館兩學科在互聯網+研究上同年開始,時間短,目的一樣,熱點重點相似,發展趨勢相近;但在規模、廣度、與主業融合度和發展方向上有差異的結論。提出了圖書館應當從認識“互聯網+”本質,掌握并主動運用互聯網工具,樹立互聯網思維,主動融入,積極審慎地采取行動五方面展開與檔案館的互鑒研究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圖書館;檔案館;詞頻;知識圖譜;比較
1 研究樣本來源與分析工具
本研究以CNKI(中國知網)中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為樣本來源。分別以:題名=互聯網+and 題名=圖書or題名=互聯網+and題名=圖書館and (精確匹配),題名=互聯網+and題名=檔案or題名=互聯網+and題名=檔案館and(精確匹配)為條件進行檢索得到的文獻為樣本。檢索時間2016年12月24日。檢索到,2015-2016年圖書館專業文獻313篇,2015-2016年檔案館專業文獻109篇。
數據分析中分別采用SATI和UCINET兩個軟件。詞頻分析和建立共詞矩陣使用SATI[1]文獻題錄信息統計分析軟件;共詞網絡圖使用UCINET網絡分析集成軟件。
2 詞頻分析
分別將圖書館數據和檔案館數據導入SATI文獻題錄信息統計分析軟件,去重后,以2次作為高頻詞閾值,得到116個圖書館高頻關鍵詞和61個檔案館高頻關鍵詞。頻次越高表明相關研究越多。
3 共詞網絡圖
將構建的兩個學科高頻詞共詞矩陣導入分析軟件生成圖書館和檔案館互聯網+研究核心期刊文獻高頻詞共詞知識圖譜,分別如圖1、圖2所示。
從圖書館互聯網+研究高頻關鍵詞的知識圖譜(圖1)則可以直觀地看出整個圖書館互聯網+圖譜是一個完整的形狀。互聯網+、互聯網、圖書館、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大數據6個關鍵詞處于知識圖譜的中心,并且相互間關系緊密。表明圖書館互聯網+研究的融合度高,處于這些中心位置的詞就是圖書館互聯網+研究領域的研究重點與熱點。圖書館、檔案館、移動圖書館、圖書采訪、服務平臺處于知識圖譜的邊緣,這些關鍵詞與其他關鍵詞之間聯系較少,相互之間幾乎沒有聯系。
圖1 圖書館互聯網+研究高頻詞共詞知識圖譜
從檔案館互聯網+研究高頻關鍵詞的知識圖譜(圖2)可以直觀地看出:檔案工作、檔案管理、檔案信息、數字檔案館、互聯網+、互聯網、數字檔案處在網絡圖形的中心,但明顯有一個檔案工作、檔案管理和互聯網+構成的三角形。在三個核心關鍵詞周邊,一是各自均有一些與之關聯密切的關鍵詞;二是這些關鍵詞的多少有差異,檔案工作最多,檔案管理次之,互聯網+最少;三是三個核心關鍵詞之間雖然均是直接關聯,但關聯均弱于與各自周邊其他關鍵詞的關聯。表明互聯網+與檔案工作、檔案管理還沒有高度融合,目前還處在兩張皮的狀態。
而歷史檔案、大數據、互聯網+時代、高校檔案、檔案云、物聯網、生態系統、數據分析等處于知識圖譜的邊緣,且相互之間少有聯系,是目前檔案館互聯網+研究的邊緣。
圖2 檔案館互聯網+研究高頻詞共詞知識圖譜
對比圖1和圖2,除了那些處于知識圖譜中心的關鍵詞之外,某些詞處于網絡圖的邊緣,這些處于邊緣的關鍵詞并不代表該詞不重要,而是就目前來講對其關注研究還很少,而由這些詞多出自近期的文章[2],反而可以說明邊緣位置的詞是互聯網+領域未來的研究趨勢及研究方向。
4 對比分析
通過對圖書館與檔案館互聯網+研究情況的對比分析,存在如下共性與差異。
4.1 共性。兩個學科互聯網+研究的共性歸納起來有五點:一是同時開始。圖書館和檔案館均開始于2015年。二是時間均不長。都只有2年時間。三是目的相同。均是為提升管理能力,尋求在互聯網+環境下的生存與發展之路。四是有相同和相近的熱點與重點。從詞頻中的高頻詞與知識圖譜的中心詞中的相同詞看,如互聯網+、互聯網、館(圖書館與檔案館)、數字館(數字圖書館與數字檔案館)、服務等相同或相近的重點與熱點。五是有著相似的發展趨勢。從居于中心詞與邊緣詞中間的過渡詞和邊緣詞較多相同看,研究從宏觀層面向微觀層面延伸,內容更加豐富與細化。
4.2 差異。兩個學科互聯網+研究的差異歸納起來有四點:一是規模不同。從文獻數量上看,圖書館的規模是檔案館的3倍,規模大于檔案館。二是主業與主題的融合度不同。圖書館與互聯網+研究是由互聯網+、互聯網、圖書館、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大數據6個關鍵詞組成的多邊形研究框架。核心關鍵詞之間關系緊密。其融合度明顯高于檔案館與互聯網+研究。檔案館與互聯網+研究則是一個由檔案工作、檔案管理和互聯網+三個核心關鍵詞構成的研究群。三個核心關鍵詞之間雖然均是直接關聯,但關聯均弱于與各自周邊其他關鍵詞的關聯。三個核心之間沒有高度融合,仍然是“兩張皮”。三是研究的廣度有所不同。圖書館相關研究圍繞互聯網+、互聯網、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大數據6個關鍵詞展開。涉及圖書館、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大數據、閱讀推廣、圖書館服務、服務模式、創新、融合、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服務等內容。檔案館則相關研究圍繞檔案工作、檔案管理和互聯網+三個核心關鍵詞展開。核心內容涉及檔案工作、檔案管理、檔案信息、數字檔案館、互聯網+、互聯網、數字檔案等主要內容。四是未來研究的發展方向有所不同。圖書館關注的是圖書資源建設、移動圖書館建設、智慧圖書館建設、大數據分析、圖書采訪、服務平臺、拓展服務功能、怎樣更好地滿足用戶閱讀需求等問題。檔案館更多關注歷史檔案、大數據、互聯網+時代、高校檔案、檔案云、物聯網、生態系統、數據分析問題。
5 建議
圖書館的互聯網+研究與檔案館的互聯網+研究有共性,也有差異。圖書館與檔案館研究相互間具有參考與借鑒價值,應當加強兩個學科間的交流與溝通,在認識“互聯網+”本質,掌握并主動運用互聯網工具,樹立互聯網思維,主動融入和積極審慎地采取行動五方面開展互鑒研究。
參考文獻:
[1]劉啟元,葉鷹.文獻題錄信息挖掘技術方法及其軟件SATI的實現——以中外圖書情報學為例[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2(01):50~58.
[2]張潔,王紅.基于詞頻分析和可視化共詞網絡圖的國內外移動學習研究熱點對比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4(02):76~83.
(作者單位:河南省新鄉市圖書館 來稿日期:20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