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賢明
摘 要:檔案管理是紀檢監察工作的一部分,占據重要位置。完善準確的紀檢檔案,能夠提高紀檢工作效率和質量,且能夠促進反腐倡廉工作進一步深化,有利于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建設。但當前我國基層紀檢監察檔案管理相對滯后,無法有效發揮積極作用。文章梳理了我國紀檢監察檔案管理現狀,并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豐富經驗,探討我國紀檢監察檔案管理新模式。
關鍵詞:紀檢監察;檔案管理;新模式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時期下,紀檢監察工作面臨愈發艱巨的工作任務。構建適應新時期的檔案信息管理機制迫在眉睫,它能夠有效突破傳統檔案管理弊端,且能夠確保檔案信息準確、完整,同時檔案管理的法制化也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加強對國外發達國家檔案工作信息化、法制化建設經驗的學習和借鑒,立足于我國法治社會基礎構建全新的檔案管理模式。
1 我國紀檢部門檔案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基層紀檢部門對于檔案的管理,日漸朝著科學、規范方向發展,且有關管理制度也不斷完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紀檢檔案管理實踐還存在著不足與缺陷,具體來說:
1.1 重視度不夠
受到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基層紀檢領導將注意力放在常規工作上,忽視了對檔案的管理,對于檔案工作本質存在認知上的偏差,片面認為是檔案管理是將以往結案的卷宗進行保存,沒有對于反腐倡廉工作有關的文字、音像等檔案予以保存。領導的態度會對單位員工工作重心產生影響,挫傷單位員工工作積極性,很多檔案管理人員將自己定位為保管員,且很多單位削減人員編制,導致檔案工作處于邊緣地帶。加上紀檢檔案庫房面積不足、設備陳舊,與現代化要求差距較大,導致檔案工作沒有發揮實用價值。
1.2 管理模式落后
信息時代背景下,面對海量信息,紀檢檔案工作量顯著增加,但在實踐中,很多檔案人員依舊沿用傳統管理模式,管理過于分散,除了一些案件卷宗集中在檔案室,財務、文件及實物等檔案并未予以統計管理,導致檔案散落在各個科室。分散的檔案質量與要求不符,不夠完整,處理難度較大,上述問題都將影響檔案完整性。此外,沒有積極引入信息技術,即便是實現初步電子化,但是對于檔案的管理實踐依然是簡單的文字錄入,數據庫的建立等都沒有取得實質上的進步。
1.3 人員結構有待優化
檔案管理具有專業性,管理人員業務素質高低就決定了檔案工作有效性。但當前,紀檢部門檔案人員并非科班出身,沒有接受過完善的教育和培訓,人員專業素養參差不齊,無法在工作中發揮能動性[1]。由于人員專業素質偏低,致使其對于管理的認識上存在偏差,且職責落實不到位,直接限制了檔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2 國外發達國家檔案工作信息化法制化建設及對我國的啟示
國外發達國家對于檔案工作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且對于該項工作的開展起步較早,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如澳大利亞早在二十世紀初,便出臺了相關制度政策,對電子檔案進行保護和管理,嚴格要求從業人員執行和實施,推動檔案管理工作能夠進一步完善。加拿大在1978年頒布具體的法律依據,為檔案閱覽、復制等予以明確的規定,使得檔案資源能夠處于開放狀態,實現資源共享,從而促進社會進一步發展。再如美國檔案部門在管理上,構建“三化一系”結構,即機構框架系統化、管理手段與保障措施信息化和法制化,并利用經濟手段等予以引導,最大限度上挖掘檔案資源應用價值。
目前,國內檔案事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但檔案事業發展中,我國檔案管理還應加強標準規范、基礎設施及信息資源等方面的建設,真正意義上將檔案與各項工作有機結合到一起。國外對于檔案工作的法制建設正是我國應該學習和借鑒的,要盡快完善電子檔案法律標準與規范,推動檔案工作有序開展。
3 法治背景下紀檢部門檔案管理新模式策略
3.1 堅持依法治檔
在法治社會背景下,人們法律意識日漸增強,國家各項事業都走向法治軌道。作為依法治國大方針延續,依法治檔要在全體檔案人員支持和努力下完成目標,紀檢檔案管理更應該貫徹依法治檔的思想。
3.2 建立全新管理模式
對于新模式的構建,要求紀檢部門從思想、體制機制等各個方面入手,進行根本性轉變,逐漸探索一條適合紀檢部門檔案管理思路與機制。實現紀檢監察檔案管理現代化、規范化,領導要適當增加資金、加大投入,改變以往僅僅文字、圖表記錄的方式,強化對檔案的設計、規劃和規范,為日后檔案工作聯網、資源共享、推進信息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目前,影響紀檢監察檔案管理工作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是收、管及用環節之間的脫節,其中收集環節是文件材料收不上來,不利于對檔案的管理,導致檔案分散在不同科室,無法做到高效銜接。前兩個環節落實不到位,勢必會影響檔案資源的利用,故要實行集中統一管理,使得各個環節之間能夠有機整合,真正意義上發揮檔案工作實用價值。
3.3 轉變部門職能
轉變和提升管理人員思想和職能是檔案管理的關鍵,在實踐中,針對管理部門來說,要從領導自身入手,轉變自身管理理念,明確認識到檔案管理的本質和重要性,使得檔案工作能夠由分散狀態轉變到依法治檔上,嚴格遵循法律制度開展工作。目前,我國現行法律制度中對檔案行政管理職能,主要涉及制定檔案制度,監督并指導檔案工作等[3]。從本質來看,監督與指導是法律賦予檔案管理部門的基本職能,前者主要是對檔案管理工作的監督,主要解決檔案工作落實不到位問題,依法開展檔案工作,最大限度上提高檔案安全,其核心是管理檔案事務,具有較強的強制性特點,要嚴格執行和落實。而后者則是對檔案管理工作的指導,主要是為了提高管理質量,加快檔案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具有非強制性特點。紀檢部門在業務上要自覺接受監督與指導,在監督與指導下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規范化水平。
3.4 重視人員培訓
基層紀檢檔案管理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開展,與相關人員密切相關。因此在人才選擇上,要選擇德才兼備的員工,對工作具有責任感,熟悉紀檢業務工作,同時,要側重對現有檔案人員技能培訓,尤其是計算機操作技術,為檔案現代化轉型提供支持。通過培訓,檔案人員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數據錄入等技能,且能夠革新知識結構,拓展視野,落實好基層紀檢監察檔案管理工作。隨著社會未來發展,針對基層紀檢監察檔案的管理,要盡可能堅持保密、規范及系統,真正意義上實現歸檔整齊,一目了然,環環相扣,系統性強。
4 結束語
根據上文所述,基層紀檢監察檔案與紀檢工作全局密切相關,對于提高紀檢工作有效性、推進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但受到傳統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影響,目前檔案管理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未來基層紀檢監察檔案管理工作中,我們要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外發達國家檔案管理經驗,并以法治為大方向,積極推進依法治檔工作,同時,還要加強對人員的培訓、完善管理制度,積極引進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張啟鵬.改進基層人民銀行紀檢監察檔案管理工作的建議——以普洱中支為例[J].時代金融,2014,(05):279+283.
[2]霍亮.紀檢部門檔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N].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1):154-155.
[3]鄧丹.關于提高檔案管理科學化水平的路徑選擇的探究[J].經營管理者,2014,(2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