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福龍
摘 要:本文以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大連科技學院、東北財經大學、大連大學、東軟信息學院、大連醫科大學七所普通高校的840名非體育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資料法、調查問卷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大學生體育鍛煉和心理健康現狀,以此為基礎,分析通過體育鍛煉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為促進高校學生合理進行體育鍛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遼寧省;大學生;體育鍛煉;心理健康
大學時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日益成熟的重要階段,隨著所承受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更加需要健康的體魄和心理做后盾,可以面對生活和學業的壓力。人際交往焦慮、學業就業焦慮、生活焦慮等都是大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水平是決定了其綜合素質的基礎,高校學生在適應社會環境的過程中,因為觀念、能力、素養等方面的因素,在學業、生活和未來工作等多方面壓力下,各種亞健康問題不斷出現。體育鍛煉可以激發體能和智力,增進同伴友誼,培養團結意識,促進生活情趣等,大學體育課程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同時,也可以建立青年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遼寧省的高校眾多,也是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基地。心理健康是現代人才的基本素養,本文通過調查遼寧省七所高校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了解不同性別、民族、年級等學生的鍛煉水平及心理狀況,并分析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聯系,為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素養提供幫助。
1 研究對象
本文以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大連科技學院、東北財經大學、大連大學、東軟信息學院、大連醫科大學七所普通高校的840名非體育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大連理工大學120人、遼寧師范大學120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120人、東北財經大學120人、大連大學120人、東軟信息學院120人、大連醫科大學120人,并統計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
2 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作者依托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圖書館和數據庫,查閱十年間關于體育鍛煉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文獻和期刊,為研究做堅實理論基礎。
問卷調查法。發放調查問卷840份,回收有效問卷793分,回收有效率97%。量表為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SCL—45),因子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偏執和精神病性九個方面。分數越低,心理健康狀況越好,反之則不好。
數理統計法。所有數據通過統計軟件 SPSS22.0進行管理和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1)遼寧省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現狀
①遼寧省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態度
態度是一種人內心的趨向狀態,是具有指導性的個體行為影響因素。態度也是人在道德基礎上對事物的評估和測評,可以促使個體保持規律行動,具有行為意向。良好的態度會導致良好的結果,所以良好的體育鍛煉態度會決定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由表1可以看出,遼寧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喜愛體育鍛煉的人數為566,占三分之二,不喜愛體育鍛煉的人不到三分之一,比例還是比較高的,其中男生喜愛體育鍛煉的人數更多,占總人數的四分之三,相比之下,女生不喜愛體育鍛煉的人數更多,占36%。
興趣可以促使人在心理和行為上向積極的方面活動,選擇不同體育項目的興趣對參與人有長期性和定向性的作用,對實現終身體育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從表2可以看出,男生更喜歡體育鍛煉,其積極性因子更高,女生在不喜歡體育鍛煉的消極因子更高,主要體現技能學習方面。
③遼寧省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時間、強度
除了體育課程之外,統計遼寧省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頻率、強度和時間,如表3,可以看出,運動次數上,每周參加1-2次體育鍛煉的人數最多,占38.1%,每月參加2-3次體育鍛煉與每月參加一次以下體育鍛煉的人數總和接近總人數的一半,說明體育鍛煉次數較少的大學生所占數目不少。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上,如表4,30-60分鐘的人數最多41.3%占4成,15-30分鐘的39.4%,說明絕大多數大學生的鍛煉時間僅在一小時以內。但男、女大學生鍛煉時間的比例不同,男生明顯長于女生。運動強度上,如表5,半數以上學生的鍛煉強度可以保持在中等強度以上,同樣,男女生的差異較大,女生多選擇小強度,而男生多選擇較大體育強度。
(2)遼寧省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本文采用的是《癥狀自評量表(SCL—45)》對烏市普通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調查,從表6顯示,遼寧省大學生的平均分低于全國大學生常模,說明情況略好于平均水平。T檢驗后,遼寧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全國大學生常模在焦慮、偏執因子上存在差異。
調查中發現,經常鍛煉的學生在人際關系、抑郁、焦慮等方面因子分的都比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低,說明其心理健康狀態更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男生心理狀態比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女生心理健康更好。
4 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本文中遼寧省普通高校的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基本情況包括,調查對象中,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占 22.4%,偶爾參加體育鍛煉的占24.7%,而每周參加 1-2 次以上體育鍛煉的占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在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學生中,對體育鍛煉的頻度、強度、運動量也有所不同。男生普遍更喜好體育運動,女生則對技巧性的運動更感興趣;男生的鍛煉時間更長,頻率更大,女生對運動項目的選擇更傾向于按照喜好和興趣而選。在調查問卷中,還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學生沒有體育鍛煉的興趣,說明這一部分學生尚缺乏自我鍛煉和終身體育的意識。在調查結果中按照差異性比較來看,男生的心理狀況好于女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要比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好一些。在心理健康問卷中顯示,40%多的學生輕度心理壓力,13%的學生心理壓力過大。體育鍛煉是舒緩心理壓力的最好方式之一,就運動強度而言,中等運動強度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好于不運動和偶爾運動的學生。
(2)建議
重視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實現終身體育是終極目標,高校塑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加強體育鍛煉的氛圍,提供更多的渠道讓學生感受運動的快樂,體驗運動的活力,從而促進身心健康。
開展心理健康宣傳。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體育鍛煉的渠道,促使學生重視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在體育課程的體育俱樂部活動中,幫助學生了解各種體育項目及體育文化,為讓不同學生選擇不同的、喜好的項目而奠定基礎,在校內外的各種體育比賽中,提供機會讓學生體驗運動的魅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進一步完善體育設施。在調查中發現,遼寧省高校的體育設施建設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每所高校的體育運動場地和場館設施比較完善,但人均占有量均不是很高,這與高校擴招,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不夠有關。良好的硬件基礎是開展體育運動的基本保證,是良好體育運動氛圍營造的基本條件,高校應進一步完善相關體育設施,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更先進的體育鍛煉場地和設施。
教育管理部門積極疏導。重視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將心理健康篩查與體育教育教學,體育課外活動向關聯,對篩查結果中心理壓力過大的學生在心理輔導過程中,輔助體育鍛煉活動,以舒緩心理壓力,全面塑造同時擁有健康身體和心理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李旭.烏魯木齊市普通高校學生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4.3.
[2]張勇.孫高峰.體育鍛煉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效能性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1(1):56-57.
[3]王麒麟.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鍛煉相關問題的研究——以甘肅省部分高校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4(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