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鵬


摘要:為切實保障孤兒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自2009年起民政部將開始實施孤兒高等教育助學工程,凡是具備高中文化程度,智力正常,能夠隨班就讀和生活能自理的孤兒將受益。孤兒是社會特殊群體,由于特殊的成長環境,其在生活自理、自立精神、社會生活適應等方面存在著普通同齡學生所不及的優勢。在職業發展方面難免存在障礙。本文基于我院民政管理系大齡孤兒項目學生教育管理實踐,分析孤兒教育職業發展特點,結合學業引導、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方面的情況,總結歸納就業指導的方法和幫扶對策,旨在為大齡孤兒學生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齡孤兒 職業發展 對策
就業是高等職業的教育的重要導向,孤兒是全社會應給予關心幫助的對象。深入研究我院大齡孤兒學生在新時期的需求,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大齡孤兒學生的職業定位、職業心理發展和求職擇業等加以引導,保證他們的實現合理、順利就業的教育過程,對于完善教育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計劃及學生管理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齡孤兒學生特點
我院民政管理系28名來自各地的大齡孤兒學生中,有24名來自西部地區,他們生活方式大多數的孤兒由親屬撫養,少數孤兒主要生活在兒童福利院、孤兒學校等福利機構。由于孤兒早期經歷的復雜性和生活環境的特殊性,他們有著與普通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軌跡,表現出自尊心強、自卑現象嚴重等現象。因感情上自幼有缺失,入學后對輔導員依賴心理重,課堂紀律和學習效果方面上表現出現兩極化特點,要么特別好,要么特別差。在積極情感方面,主要表現為熱情不足,主動性較差,不愿意和同學更不愿意和老師主動說,缺乏主動與他人交往的興趣和行為。在情感調節方面,主要表現為缺乏情感的自控和調節能力。在遇到負面刺激時,消極情緒反應有時過于劇烈,難以控制。
二、大齡孤兒學生職業發展調查分析
為更好的了解大齡孤兒學生職業發展現狀,調研小組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制定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涉及學業規劃、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等方面。在調查過程中,對院、系部分領導、企業人員、輔導員、專業課程老師、在校學生進行了訪談,了解大齡孤兒學生職業開展情況,分析他們的職業發展現狀及需求,以及就業指導的時效性。為提高問題的可信度,開展問卷預調查,以便發現問題,并及時修正。本次預調查,深入到全體大齡同學和畢業同學以及老師收集關于“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實施”的意見及建議,歸納總結有效可行方案,請教專家設計問卷。
樣本選取民政管理系的大齡孤兒作為調查對象,民政管理系現在婚慶服務管理和民政管理管理(彩票專業方向)兩個專業,共有28名大齡孤兒學生,采取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本次調查共發放了28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8份),在被調查者女生占71%,男生占29%。
在職業發展中給您印象最深刻的老師,從表1可以看出,輔導員是大齡孤兒學生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比例占到50%,由于輔導員與他們的生活、學習、活動等方面接觸較多,在情感上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學生職業發展受益對象的傾向性明顯。同時,大齡學生選擇學業導師的比例較少,結合訪談大齡學生,與他們交流和交談的時間和頻率較少有一定原因。
在學業規劃方面,從表2可以看出,大齡孤兒選擇更好的就業比例僅為39%。同時,畢業的要求、評優入黨、沒有認真考慮過等因素三項占61%。為了畢業和評優等因素占到54%,大齡孤兒學生在學業規劃動機方面還需進步引導。
在學業規劃的進行方面,從表3可以看出,僅有21%的大齡孤兒學生進行學業規劃,有79%的學生選擇考慮過或沒有進行過。學業規劃是職業發展的基礎,因此,在職業指導方面,需加強大齡孤兒在學生方面的行動,提供對專業課程的認知和學習,為就業做好準備。
在職業發展目標方面,從表4可以看出,約有57%的大齡孤兒學生能夠確立非常清晰或比較清晰的職業目標。同時,有43%的同學職業發展目標依然本迷茫,近一半的大齡孤兒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迷茫,主要表現在目標空,而且大,只存在概念方面。
在認識自我方面,認識自我是開展職業教育的第一步,從表5可以看出,有68%的大齡孤兒同學能夠清楚的了解或比較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價值觀,大部分同學能夠對自己有較全面的認識,同時有32%的同學對自我認真依然比較模糊,需要在自我認識與職業的匹配方面針對性的輔導。
在職業行動方面,有46%的大齡孤兒同學按照職業目標進行行動,有43%的同學在行動,但是沒有按照規劃內容,根據訪談內容,他們的職業目標發生變化,有確定新的職業目標。大約有11%的同學,沒有進行職業行動,主要的原因,經過訪談調查在于不想行動和沒有職業目標。
職業相關的活動主要有職業規劃大賽、簡歷大賽、職業體驗等,從表7可以看到,僅有14%的大齡孤兒同學主動去參加職業相關的活動,有46%的學生選擇偶爾會,有39%的學生不會或不知道去拓展職業知識。經過訪談,大齡學生在不會找到相關途徑,不知道怎么拓展哪些知識,表現出職業主動性較差。
職業能力拓展課程主要是職業指導課程、講座等,從表8可以看到,有43%的同學參加過職業能力相關的課程,且收益匪淺。同時,大部分有57%的同學對該課程的認識不到位,或不關心或不知道。
三、基于大齡孤兒的特點,開展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T作提出思路
(一)加強學業引導,培養大齡孤兒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學業是職業發展的基礎,因材施教,課程安排做好入學教育、專業認知、學業指導等的針對性,力求通過學業指導使大齡學生明白學好專業、掌握技能是順利就業的必備條件。大齡孤兒學生由于成長環境的原因,學習基礎較差,學習主動性較差。教學組織調整教學方法,激發大齡孤兒對專業學習的興趣,設計好實習和實訓教學的每個環節,增加實踐活動,增強他們職業探索的主動性。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學情的研究,通過團體或小組的方式讓大齡孤兒學生參與集體學習中,充分探索信息化教學手段,挖掘大齡孤兒學生在信息化教學中興趣。同時,對職業指導和專業課程的難點和重點,需要課程老師加強輔導和跟蹤,提高大齡孤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注重學生的情感需要,教學與學生管理協同推進
大齡孤兒學生的管理者情感投入的多少直接影響到職業發展的信心和動力。有些大齡學生,他們的不合理認知形成時間較長,不易改變,教師應該用自身的行為去影響他們,注重班級團體氛圍的營造,用集體的力量去建構學生合理的認知。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輔導員對大齡孤兒學生的影響較大。因此,在輔導員專業化發展過程中,注重提升職業指導能力,全方面引導學生的成長,同時,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發展的自主性,減少擇業就業的依賴性。
(三)豐富第二課程,提高大齡孤兒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
通過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增強職業認同感,提供專業技能,吸引大齡學生參加各類講座和專業博覽會,通過學生社團的平臺,引導學生參加專業社團在養老院和孤兒院助老助殘公益勞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奉獻精神和服務意思,給大齡孤兒的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
(四)引導大學孤兒學生確立合理的就業目標和正確的擇業價值取向
合理的就業目標是指選擇的職業既符合個人性格、個人技能,也符合社會需要,體現較高的匹配性,引導大齡孤兒學生在職業成長中,能充分運用所學知識,發揮個人優勢,在為就業擇業中發揮最大優勢。以民政類專業學生最為突出,學生感到不同程度的困惑。因此,在強化正確職業目標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在實習就業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心理的疏導,及時化解不良情緒,做到干一行、愛一行,使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能夠較好的統一。
我系緊密配合學院要求,采取多種措施,狠抓教育教學管理,通過安排各類集體活動,使大齡孤兒同學們盡快融入班級、社會實踐,鍛煉提高與人相處的技巧,培養集體主義觀念。經過近三年學校生活和教育,大齡孤兒同學從最初相對單一的學習生活環境進入豐富多彩的校園大家庭生活,不僅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心理情感上得到極大滿足,整體表現良好。在頂崗實習中,大齡孤兒同學能夠按照教學要求,完成實習單位安排的各項任務,得到實習單位好評,部分實習單位表示愿意招聘實習學生就業。
大齡孤兒學生有極大的可塑性,結合他們在校學習和教育,我們認為,只要本著立德育人宗旨,充分認識并接納大齡孤兒具有的特質,因材施教,探索他們的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規律,不斷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就一定能夠把他們培養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