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梅
摘 要:“預設”與“生成”看似是兩個比較對立的組成部分,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實現兩者的統一,實現動態的生成,能夠全面提高教學效率,符合當前教學實際情況。在當前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實現彈性預設與動態生成的有機統一,能夠實現音樂課堂的全面發展,為課堂留有“余地”,使學生能夠有自己發揮的空間。
關鍵詞:初中音樂;彈性預設;動態生成
音樂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并且具有強烈的個性化特征。在當前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成長,關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不僅僅是教學生基本的音樂課堂內容等。在當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先進行一定的“預設”,能夠對課堂進行一定的設計,并在此基礎上給學生留有一定的空間,實現教學的“生成”,并且對這種生成的動態控制,實現教學的發展。本文即針對當前初中音樂課堂的“預設”與“生成”進行一定的討論,以期為日后教學的發展做出啟示。
一、合理的課堂需要有效地“預設”
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預設”環節占據著重要地位,合理的“預設”能為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為課堂的展開奠定基礎。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課堂基礎。其實,預設環節對于教師而言也就是日常的備課環節,在預設環節,教師要明確當堂課的重點與難點所在,對所要教學的內容有所計劃,明確哪些是要學的,哪些是不需要學的。在音樂課堂對時間及步驟進行策劃,包括一節課中,學生用多少時間學唱、多少時間反復練習等,通過這些內容的發展,對于課堂所需的時間有基本的規劃,能夠使學生產生足夠的認知,并且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
二、實現“合理預設”與“彈性生成”的結合
在妥善地安排過預設環節之后,教師要有意識地關注到生成問題,但同時也要關注到生成的問題。所謂生成就是指課程由教學計劃徹底在課堂的45分鐘內完成的全過程,也就是一節課由理論轉變為實踐的過程。課程生成的過程是充滿變數的,學生是可以互動、反饋的個體,有感情、有思想,甚至于有一些突發的不可控制的因素,這些都會對教師的預設產生阻礙,甚至轉變整個課堂教學的軌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反倒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妥協,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實現“彈性生成”的課堂的構建,在課堂中尊重學生的意見及反饋,尊重學生的想象力,并且能將其融入課堂中,實現彈性的生成,而不是亦步亦趨地追隨著教學的設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與學生發生互動,尊重學生的變化,并且為課堂適當地留白,而這幾分鐘的留白,是為了學生的自由發揮以及對知識點的掌握思考的時間,總之彈性生成為課堂增添了幾分未知,也預埋了幾分樂趣。
三、教師教學中尊重學生的想象力
音樂教學除了要培養學生基本的音樂技能,更為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在當前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見解。盡管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對事物的理解等都有一定的局限,但這些都是學生自己的觀點,是強求不來的,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能夠全面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例如,在學習《鴨子拌嘴》一課時,整個學習的氛圍都是充滿童話意味的,在這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完成教學工作,在剩下的幾分鐘時間中,筆者想要讓學生談一談對這一課的感
受,當然可以說、可以唱、可以跳,總之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感悟等。前面都在順利地進行著,直到有一個孩子喊出不要唱啦、不要跳了的時候,氛圍瞬間凝結,隨后是班級學生的大笑。之后筆者沒有責備與氣餒,而是問他為什么不要跳了,他說是因為小鴨子累了要回家了。筆者順應了他的意思,引導學生完成了后面的任務后,直接說小鴨子累了咱們就一起回去吧,之后自然而然地順應到了下課時間。其實課堂突然出現的小亮點,能夠讓我抓住并利于教學,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四、對預設環節進行反思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在教學結束之后對預設環節進行反思,查找到教學的優勢與不足,并做出進一步的調整。除此之外,在教學中通過對生成環節的總結概括,能夠進行合理的總結,推進教學的發展,對于合理之處繼續保持,對于存在爭議之處也要進行保留,以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認證與審查,這些都是當前初中音樂課堂需要關注的,一節音樂課不是備課上課那么簡單,而是動態發展的一個過程。
新課程改革為教學提供了更多改革的思路,需要有意識地進行引入與課的發展。盡管音樂課在初中地位并不明顯,但承擔著自身改革的重任,也會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這也是當前初中音樂課堂生成與預設需要關注的問題。
當前比較理想的生成與預設狀態,就是合理預設與彈性生成的結合,教師要把握教學特點,合理組織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曹理.新課程音樂教學案例選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7-38.
[2]余亞文.初中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5-166.
[3]鄭金洲.新課程課堂教學探索系列:生成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54-5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