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蓉
摘要:目的:探究焦慮癥患者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后在睡眠質量方面產生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焦慮癥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人。對照組護理方法為常規基礎護理,在此基礎上,加強對觀察組的心理護理。針對負性情緒及睡眠質量狀況,對兩組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焦慮和抑郁得分情況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干預后睡眠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焦慮癥患者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后在睡眠質量方面產生的影響十分顯著,在提高患者睡眠質量的同時,使患者負性情緒明顯改善,應推廣應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焦慮癥;睡眠質量
焦慮癥是指以患者持續存在的焦慮心境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障礙性疾病,多有緩解和復發的傾向,在中青年群體中比較多見【1】,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必須進行有效治療和護理。本文為探究焦慮癥患者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后在睡眠質量方面產生的影響,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焦慮癥患者80例進行前瞻性研究,請看以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焦慮癥患者80例,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一組40人。觀察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17人和23人,年齡20-60歲范圍內,平均年齡(40±1.2)歲;對照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6人和14人,年齡25-70歲范圍內,平均年齡(47±2.1)歲。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兩組差異不明顯(P>0.05),能夠進行對比研究。
1.2臨床診斷標準(1)兩組均符合WHO規定的有關焦慮癥的相關診斷標準【2】;(2)獲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同時簽訂知情同意書。
1.3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基礎護理,主要包括:生活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遵醫囑進行常規治療等,在此基礎上,加強對觀察組的心理護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3.1對患者心理干預 護士可通過心理疏導的方法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態,采取相應的心理干預方法;積極了解患者的家庭狀況,找到引起患者產生焦慮情緒的真正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同時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關于此類疾病的相關知識,可以對患者進行相應講解,讓患者做到心中有數,減輕緊張情緒。
1.3.2加強對家屬的心理干預 在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家屬的支持和鼓勵,能夠使患者增加信心,在治療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患者家屬尤其是配偶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讓患者感受到家人的關心和支持,時刻保持積極的狀態,有利于促進患者疾病的治療。
1.4觀察項目(1)比較兩組負性情緒改善情況,一般通過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價【3】。(2)觀察兩組睡眠質量狀況。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n,%)表示計數資料,同時通過X2進行相應檢測;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表示計量資料,同時通過t進行檢驗。
2結果
2.1護理前后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情況兩組進行對比 觀察組護理后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存在一定統計學意義,結果情況看表1。
2.2針對睡眠質量狀況兩組患者進行比較 觀察組經過護理干預后睡眠質量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存在一定統計學意義,結果情況看表2。
3討論
焦慮癥主要臨床表現為:驚恐,羞怯,焦慮、抑郁和激越的混合狀態,心境晝夜節律的改變等,嚴重者出現軀體或生物學癥狀的改變,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進行有效治療和護理尤為重要。
傳統早期護理工作中,主要是依據醫生的醫囑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其護理人員是比較被動的。加強對患者的綜合心理干預后,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各種不良情緒,使她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利于促進護理工作順利進行,在加快患者疾病恢復方面具有顯著臨床價值【4】。
本文通過探究焦慮癥患者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后在睡眠質量方面產生的影響,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干預后睡眠質量各指標得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焦慮癥患者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后在睡眠質量方面可以產生顯著影響,同時能夠改善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應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梅.冠心病合并焦慮癥患者行心理護理的應用效果報道[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6):235-235,236.
[2]賈艷麗.心理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睡眠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9):260-260.
[3]于慶云.心理護理在冠心病合并焦慮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4):208-209.
[4]許珉.心理護理在冠心病合并焦慮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5):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