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楊旭
摘 要:新公共服務理論為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研究從理論層面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對當前高校開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供了新理念和新啟示。該理論可以在轉變職能、實現公共利益、推動師生群眾參與等方面對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新公共服務理論 高校 基層服務型黨組織
黨的十八大做出了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大部署,從新公共服務理論的視角研究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建設問題,對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提高高校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新公共服務理論的概念
新公共服務理論是以美國著名公共管理學家羅伯特·登哈特夫婦為代表的一批公共管理學者基于對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反思、批判而建立的一種新的公共管理理論。
該理論有四個方面的來源,分別是民主公民權理論、社區與公民社會理論、組織人本主義理論、后現代公共行政理論。
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公共管理者應當改變過去“掌舵者”、“劃槳者”的角色,其工作重點應該集中在為公民服務、向公民放權上,并且以此為基礎建立起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應力的公共機構。
二、新公共服務理論對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啟示
新公共服務理論中倡導的服務而非掌舵、追求公共利益、注重民主參與、以人為本等理念,對當前高校開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供了新理念和新啟示。
第一,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注重黨組織職能轉變,強化服務功能,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新公共服務理論倡導服務而非掌舵,即公共組織要進行職能轉變,改變以往通過管制和命令指揮公眾的行動,轉而以提供良好的服務來爭取公眾支持與擁護,并實現公共利益。長期以來,高校黨組織過于依賴傳統的權力運作方式來體現黨的領導作用,形成了管理型、權力型、命令型的黨組織管理模式。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環境也產生了變化,師生群眾維權意識日益增強,他們越來越注重自身權益的保護,并在決策參與、監督政策執行和表達意愿等方面的行為越來越經常,這就要求高校基層黨組織要及時轉變職能,把職能重心轉變成為師生群眾提供服務上,強化服務功能,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高校基層黨組織強化服務功能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要求,是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保證,也是鞏固我黨執政基礎的現實途徑。
第二,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以實現公共利益為目的,提供高等教育公共服務,始終堅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新公共服務理論追求公共利益的實現,提倡公共管理者和公民要建立集體的、共享的公共利益理念,創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責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將普通高校劃入事業單位公益二類,并明確指出,事業單位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提供公益服務的主要載體,要把提高公益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高校是高等教育公共服務的提供者,高校辦學以滿足學生需求和社會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可以說,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最廣大師生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學校的科學發展,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始終堅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第三,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堅持開門搞活動,發揮群眾積極性,推動公眾參與。新公共服務理論非常重視公眾的積極參與,強調民主的行動,倡導集體的努力和協作,這對于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具有現實啟示。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注重擴大師生群眾的積極參與,堅持開門搞活動,發揮師生群眾的積極性,推動師生積極參與服務活動的開展。堅持開門搞活動,就是要發動師生群眾廣泛參與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活動,發揮師生群眾積極性,確保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讓師生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讓絕大多數師生群眾滿意,這也是堅持我們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的根本要求。
第四,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體現人本精神,重視服務黨員,使基層黨員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形成長效機制。新公共服務理論從組織人本主義中吸取思想精華,倡導以人為本,重視人、尊重人,為人的發展創造條件,實現個人的全面成長和發展。尊重黨員主體地位,黨員才能更加充分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重視服務黨員,完善和發展黨內民主,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中關心服務黨員,維護黨員正當權益,加強黨內關愛機制建設,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形成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長效機制。
三、新公共服務理論視角下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內涵
加強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需要準確把握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內涵,新公共服務理論為我們準確把握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內涵提供了重要的視角。
“服務”是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第一要義。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堅持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轉變服務理念,提高服務本領,牢固樹立上級服務基層、黨建服務中心、黨員服務群眾的理念,以“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群眾、服務黨員、服務社會”為主要內容,以提高服務質量、拓展服務范圍、創新服務載體為關鍵點,著力增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使基層黨組織在服務中彰顯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在服務中建功立業,師生員工在服務中共享成果,學校在服務中實現科學發展。
“實現公共利益”是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根本目的。在高校,實現公共利益就要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師生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學校發展大局,服務地方社會。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帶領全體師生員工,圍繞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職能開展公共服務,確保公共利益得以實現,并讓師生群眾共享學校發展成果。
“師生群眾參與”是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方法。建設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廣大黨員的切身努力,更需要廣大群眾的積極投入。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推動師生群眾參與,是加強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工作方法和途徑。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讓群眾參與,受群眾監督,請群眾評判,要以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
綜上,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內涵是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轉變服務理念,提高服務本領,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推動師生群眾參與,緊緊圍繞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職能,以“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群眾、服務黨員、服務社會”為主要內容,把實現公共利益作為根本價值取向,著力增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為推進高校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參考文獻
[1]珍妮特·V·登哈特,羅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務——服務,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鐘龍彪.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依據、內涵與根基[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3,(1).
[3]姬棟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研究綜述[J].山西師大學報,2014,(41).
[4]馬國鈞.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本質內涵與建設路徑[J].思想政治研究,2013,(5).
[5]杜菲,于國君.高校常態長效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理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11).
備注:2016 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6GXDJ-E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