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聰
[關鍵詞]鋼琴伴奏;作用;方法
鋼琴伴奏專業是浩瀚音樂宇宙中不可忽略的一顆明星,它既需要鋼琴家的技巧,也需要像歌唱家一樣仔細體會歌曲的含義,它離不開對音樂的各個要素以及作曲家創作意圖和作品風格的把握,是一門覆蓋面廣、技術含量復雜的藝術形式。由于伴奏還存在著與演唱者之間的配合問題,因此更有一些特殊技巧需要伴奏者熟練掌握。隨著我國美聲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及日益國際化,對聲樂鋼琴伴奏的專業性需求也日益增加。聲樂鋼琴伴奏和樂器鋼琴伴奏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與之合作的聲部中含有歌詞,歌詞中出現的語言成為影響音樂作品內容的重要因素。
鋼琴伴奏從它最基本的意義上說,也是對聲樂作品的表演,在音樂創作活動中,鋼琴伴奏者應運用自身的音樂技能,以及對聲樂作品內涵的正確理解,與聲樂演唱者共同把音樂作品風格和意境通過音樂表演表現出來。伴奏者可以通過樂譜上的速度標記、音樂術語、歌詞、和聲、伴奏肢體等作曲家所提供信息劃分閱讀,深度挖掘樂段的音樂內涵,用心感覺樂段的波動,加強對作品的理解,使演奏更為規范,更具說服力。
一、深入了解作品背景和前期準備
作為一名鋼琴伴奏者,要在技術分析以及樂曲的整體風格上理解作品內涵,伴奏者應充分了解作曲家的意圖及作品背景、風格,還要細心留意樂譜上的一些相關音樂術語、表情記號等。只一味地“跟隨”演唱者進行伴奏,節奏強弱均不正確,從而造成與演唱者和作品完全脫節,毫無音樂感染力可言。另外,伴奏者拿到樂譜第一時間里,需要快速對作品的節奏、風格、速度有基本認識,抓住難點反復練習。彈奏一首作品時,要有一定的聲樂常識儲備。鋼琴伴奏從某些方面來說,具有“交叉學科”的部分意義:伴奏者要具有鋼琴演奏的能力,同時最好也能具備一些聲樂方面的常識,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兩者結合在一起。
二、伴奏者和聲樂演唱者的“平衡”
鋼琴伴奏和獨奏二者有很大的區別,獨奏者一個人獨立面對觀眾,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來“二度創作”音樂,久而久之更習慣于自我陶醉式的彈奏風格;在絕大部分聲樂作品中,鋼琴伴奏往往對作品起著烘托陪襯的作用,隨著演唱者的強弱變化而變化,不可喧賓奪主,這樣一來,更需要與演唱者二者平衡。在整個表演過程中,聲樂的演唱者在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鋼琴伴奏者也在為演唱者提供最佳的伴奏音響,通過二者的不懈努力,以達到最佳的舞臺和諧和理想的音樂效果。
如果讓鋼琴始終處于配角的境地,那么伴奏層次會很單一、令人乏味。好的伴奏作品能實現演奏和演唱的互補,達到平衡,實現兩者的自然結合、渾然一體。因此有必要分清楚鋼琴伴奏處于主配角地位的部分。在合作時,演唱者如何對歌詞中的句子、詞組進行斷句,旋律如何流動,速度、力度、情緒如何變化,伴奏者都應了然于胸,把自己的彈奏與上述問題完全配合好,并通過自己的演奏,為演唱者做好鋪墊、烘托氣氛,使演唱者與演奏者盡可能地融合在一起。
三、“琴伴”應具備多方面素養
(一)語言能力。大量不同題材的歌劇片段和藝術歌曲的歌詞來自不同的國家,常見的有意大利、德國、法國、英國、俄羅斯等國家的歌劇、清唱劇等,語言的掌握,無疑是聲樂鋼琴伴奏不同于其他器樂伴奏的最重要的特點。歌詞成為夾雜在五線譜中的第三行譜子,決定了作品的基調,直接影響著作品的氣氛、樂句和語氣,當學習一部歌劇時,首先從語言開始學起,了解它的總體意思,而不是從唱段開始。
(二)技術素養。當今,多數鋼琴伴奏都是從鋼琴專業畢業,之后轉到各大歌劇院擔當鋼琴伴奏,是從獨奏身份到與聲樂合作的身份轉變。鋼琴獨奏有更大的自由度與靈活性,演奏者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來表現音樂。鋼琴獨奏者演奏期間與觀眾沒有任何眼神交流,而鋼琴伴奏作為鋼琴與聲樂的合作藝術,必須根據演唱者的需要隨時做出調整,要求有很強的適應力和配合力,通過聲樂與鋼琴的完美結合,把高質量的音樂帶給觀眾。
(三)內心歌唱。聲樂鋼琴指導要了解美聲唱法的科學發聲觀念和呼吸方法。演奏者一定要對歌曲有著強烈的演唱欲望,才能體會到合作伙伴對作品傾注的感情。因此在平時單獨練習時,演奏者內心對聲樂聲部一定進行歌唱,甚至可以唱出聲音來,這樣才會了解作品的整體情緒,掌握好每一個樂段甚至樂句,掌握好作品不同的強弱,從而再現作曲家的創作意圖,與演唱者很好地融合。
四、結語
聲樂鋼琴伴奏是一份專業性極強的職業,是需要綜合能力乃至修養很高的一份職業,它集合了鋼琴彈奏、聲樂演唱、音樂美學等多方面知識,對鋼琴伴奏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只有在平時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儲備,多加練習,才能彈好鋼琴正譜伴奏,成為真正的藝術指導。在別人眼中它可能是一份辛苦的“幕后英雄”似的職業,甚至某些時候,是演唱者的陪練,但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它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當你看到通過努力,一部歌劇或者一場音樂會完美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正是這份職業最有價值的體現。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