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恩慧
摘要:2015年我國出國人員境外購物達7000億至8000億元,還有很多人通過“海淘”形式購買海外商品。與此同
時,國內一些產業卻產能過剩嚴重,商品大量積壓。為此我國政府推進“供給側改革”,通過結構調整,促使供給體系
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企業在投資項目決策評估方法的選擇上也要與此相適應。本文通過
投資決策評估方法研究,認為目前會計界對決策評估方法的選擇的認識,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脫節,對凈現值法、
內含報酬率法用于投資項目的決策的認識存在誤區,并提出新的經濟形勢下投資決策評估方法應更加注重內含報
酬率法。
關鍵詞:新形勢 投資項目決策 評估
傳統產業資本進行項目投資決策,采用的評估方法主要有投資
回收期法、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等。投資回收期法由于未考慮資
金成本和回收期后現金流量等缺點,在實際應用中一般只作為參考
依據;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考慮了資金成本,廣泛應用于投資項
目決策。但目前會計界對決策評估方法的選擇所衡量的標準,跟實
際可能存在著偏差,而且跟當前的形勢有些不相適應。
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和投資決策評估方法脫節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所希望實現的結果,也
是評價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準。企業的財務管理目
標,從歷史延繼上有利潤最大化、股東權益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
等提法,每種目標都與當時的財務管理環境相適應。
利潤最大化較早時候常作為財務管理目標,有很多缺點,近期
少有以此為目標;股東財富最大化關注的焦點是企業資本增值率,
是企業站在股東的立場上行使代理權,保證股東投入資本的保值增
值;而企業價值最大化關注的是企業的總價值,是站在與企業有利
益相關方(包括股東)的立場上,從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
問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使企業價值最大。中級會計職稱考試中
的《財務管理》、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的《財務管理》中均把企業價值
最大化作為當前最先進的財務管理目標。
不過在投資項目決策的評估方法和評價標準的選擇中,業內只
注重股東財富,而未著眼于企業價值最大化。如在高級會計資格教
材《高級會計實務》第二章對凈現值法評價說:“凈現值法與財務管
理的最高目標股東財富最大化緊密聯結。凈現值代表的是投資項目
被接受后公司價值的變化,所以般情況下,當NPV法與IRR法出現
矛盾時,以凈現值法為準”;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財務成本管理》中
對于互斥項目的優選問題時指出:“面對互斥方案,當評價指標出現
出現矛盾時,如果原因是投資額不同引起的,應當凈現值法優先,因
為它可以給股東帶來更多的財富,股東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報酬,
而不是報酬的比率。”這兩本教材非常有代表性,體現了當前會計界
對投資項目決策評估理標準的認識,追求的股東財富最大化,不過
從促進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角度來說,不但要給股東帶來更多的財
富,而且要符合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內含報酬率高往往意味著有更
新的技術,利于社會進步,比較符合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財務管理
目標。
二、凈現值法與內含報酬率法認識的誤區
邏輯學、哲學的方法論等學科在研究經濟問題時也具有指導
意義。當前會計理論界在對投資項目評估的方法,特別是凈現值法
和內含報酬率法相比較時,存在著以片概全、將特殊現象當成普遍
現象,由此導致進行推導的問題。從認識論來說,這種指導結果不具
有代表性。如在高級會計資格考試教材《高級會計實務》第二章[例
2-5】:有A、B兩個項目,現在的市場利率為10%,投資期為四年。各期
的現金流,以及計算出的內含報酬率和凈現值如表2-8所示。
如果兩個項目是互斥項目,僅用IRR的大小來判斷投資項目的
取舍,企業的管理者會選擇項目B,而可能會放棄凈現值更大的項
目A。這就需要我們運用NPV法和IRR法來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判斷。
其中的個方法就是擴大規模法,當將項目B規模擴大后,項目B的
NPV只有34557,從而得出應該選擇項目A的結論。但例子中的項目
A前三年現金流入量4萬,第四年現金流入量反而增加到6萬,這不符
合項目投資的現金流量的常態分布,一個正常的投資項目在項目末
期,不會有如此之高的現金流入。所以如果以假設的特殊現象為基
礎進行推導,從而得出NPV法與IRR法不一致時采用NPV法更好的
結論,在理論基礎上不夠嚴謹,實際工作中按此方法進行評估選擇,
可能會有較大風險。
三、新經濟形勢下投資項目決策評估方法的選擇
201 5年我國出國人員境外購物達7000億至8000億元,還有很
多人通過“海淘”形式購買海外商品,從奶粉、藥品到化妝品、手機、馬
桶蓋、電飯煲等到處搶購。但國內一些產業卻產能過剩嚴重,商品積
壓。如鋼鐵行業,生產的鑄鐵和鋼材占世界總量的一半,粗鋼每斤價
格只能賣到“白菜”價,但精鋼特鋼卻需大量進口。為了解決這種狀
況,我國政府推動“供給側改革”,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2016
年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已”五大任務,通過
推進結構調整,減少低端供給,擴大中高端供給,使供給體系更好適
應需求結構變化。
這樣的形勢下,需要企業生產經營更加靈活,所投資的方向符
合政府的導向,以適應市場的需求。投資項目決策評估方法選擇上
常面臨兩個問題:一是相關現金流量涉及許多職能部門的預測,而
未來的經濟狀況預測存在著不確定,現金流量測算對科技進步、政
策導向性、產業更新估計可能存在著不足、二是測算時資金機會成
本、沉沒成本時可能估計不足。這兩個問題在靠投入規模取得較大
的凈現金流量或者后期現金流入量大的項目中,受得的影響更大。
我國以往投資拉動型增長暴露出低端產能過剩的突出問題,靠投入
規模取得較大的凈現金流量,所受到的政策性影響可能更加嚴重,
如呆所投資的產業屬于“供給側”改革范圍,那么投資就存在著較大
損失的可能性。而內含報酬率法所測算出的內含報酬率較高,說明
項目更有經濟性,有更大的安全余量,內含報酬率高,往往項目以科
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為支撐,提高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和知識含量,
符合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
經濟和節約型社會的大勢,符合當下新的經濟形勢。
綜上所述,在項目投資決策評估互斥項目時,以內含報酬率法
作優先選擇,比較符合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財務管理目標,也更符
合當下的經濟形勢和政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