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摘 要:優秀的繪本就是孩子學習語言、豐富詞匯的好范本,通過在閱讀中設計階梯式的問題,讓學生感知優美語句的結構特點,利用積累的語言和想象學會改編和創編語句,從而發展了低年級學生的語用能力。
關鍵詞:繪本閱讀;問題設計;語用能力
6~8歲是兒童思維發展和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是學生系統學習規范化語言的開始。優秀的繪本就是孩子學習語言、豐富詞匯的好范本,通過在閱讀中設計階梯式的問題,讓學生感知優美語句的結構特點,利用積累的語言和想象學會改編和創編語句,從而發展了低年級學生的語用能力。
以繪本課《當我們在一起時》為例,這本書是一首以散文詩為文本的親情故事,輕松、溫暖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既通過色彩明快的畫面,又通過活潑優美的語言同時表現出來。
在一起,
是醒來就看到明媚的陽光照耀;
是在床上蹦蹦跳跳,
聽你放聲高唱那數不盡的歡樂歌謠。
……
在一起,
是飛快地沖下山坡停不住腳;
是跌跌撞撞滾作一團,
在順坡而下的時候感受彼此的呼吸和心跳。
……
在一起,
是盡情享受雪地里的歡樂;
是嘻嘻哈哈爭搶雪橇,
看你這小笨蛋在邊上歪歪倒倒。
為此,我確立了“在感受小兔子一家歡快、溫暖的親情中,學會用恰當的動詞、積累的詞匯補充‘在一起,是______________的句式,提高一年級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之一。
一、階梯問題在句式規則習得過程中的使用
1.初步感悟規則,指導學生獲取信息,用封閉式問題
簡單規則的學習(例-規學習)是指從具體實例中總結出的一般性的規則。為了讓一年級的學生更快地掌握句式的使用規則,說出完整、恰當的句子,我首先運用簡單且容易回答的封閉式問題“誰干什么”,讓學生主動閱讀繪本文字,觀察繪本圖片,并能用動詞描述出圖中呈現的動作和活動。然后借助板書這一重要中介提煉出關鍵句中的動詞,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懂得了選用恰當的動詞,再說句子,從而知道了如何恰當地補充句式。
2.初步感悟規則,指導學生運用增加感受,用半開放式問題
使用半開放式問題:你能使用黑板上的這些動詞,再用“在一起,是______________”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其他的場景嗎?這個半開放式問題的提出,就是讓學生在補充這一特定句式的過程中,進一步感悟這一句式規則的使用方法,從而掌握這個句式的使用規則。
二、階梯問題在句式規則運用過程中的使用
1.完善規則,讓學生暴露問題,設計半開放式問題
規則學習的實質是學生能在體現規則的變化情境中適當地應用規則。為了使學生熟練運用這一句式規則,首先繼續使用半開放式的問題:觀察圖片,用“在一起,是______________”的句式說句子。目的是反復練習上個環節總結出的利用恰當動詞補充句子的規則,同時發現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詞語搭配不當、動詞選用不恰當的問題,及時糾正。
2.針對學生問題設計封閉式問題,讓學生完善建構
在學生出現補充句子使用動詞單一、詞語運用缺乏美感的問題時,再次幫助學生整理文章呈現的AABB式動詞:蹦蹦跳跳、跌跌撞撞、嘻嘻哈哈、歪歪倒倒,并讓學生記住這些動詞,以便學生在變式練習中,準確、恰當地運用這種形式的動詞補充句子。
3.促進規則運用,設計開放式問題
在以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留下了語言、留下了形象,留下了情感。為了讓學生把文中語言和句式的運用遷移到生活情境中,我提出了開放式問題:你能用三個“在一起,是______________”這樣的句式說說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有趣生活,寫一首小詩嗎?學生這時已經能把句子運用自如了。
這樣的開放式問題,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興趣,也提高了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達成了這節語文課的教學目標。
本課中規則學習的過程,正是運用這三種階梯問題——封閉式、半開放式、開放式問題,幫助學生快速地學習規則、運用規則、提升語用能力的過程。這個對句式進行思維加工的過程,對學生后來的語文句式練習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學生在補充其他句式時,思維也能更敏捷,很容易抓住句子的核心內容來補充句子。
參考文獻:
郭莉.小學低段繪本閱讀初探[J].小學教學參考,2013(31).
編輯 任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