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冕
摘要:雙語教學的改革已成為高校轉型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項非常重要任務。本文主要闡述高校雙語改革的意義、對雙語改革的瓶頸和現狀進行分析、提出雙語教學改革的具體策略。通過這些問題的分析和建議的提出對高校雙語教學的成功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語教學 問題 建議
一、高校實施雙語教學的意義
雙語教學在高校就是使用母語和第二語言進行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其目的就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和語言環境的營造下傳授知識,以此提高外語應用技能。美國教育學家鮑斯頓曾經說過,“對同一學生群體,運用兩種語言(母語和一門外語通常是英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一種完美的雙語教學應培養學生的自我認同感與兩種文化的自豪感。”就教學發展的進程而言,雙語教學是高校實現教育國際化的必然趨勢,是專業教育融入文化背景的必由之路,是培養我國復合型人才的必然選擇。
(一)提高外語實踐運用能力.當前,我國高校的教學普遍采取單語教學的方式,僅有英語課時采取英語教學,其它的課程幾乎都用中文講授。存在學而不用的短板弱項,英語的運用僅僅限于簡單口語,極大限制了英語發揮的空間。教學方式脫節。傳統的你說我聽、你教我學的方式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外語實踐運用能力機會寥寥、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方法單調單一存在較大市場,因此,只有加大雙語教學的力度,才能提高外語實踐運用的能力。
(二)加強民族文化交流.教學的側重點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而雙語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只是專業的學習、語言的交流,更是一種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通過語言環境的模擬、歷史文化的傳承達到提高外語水平的目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植入文化的背景中,體會異國的民主、風俗、文化。只有在語言的歷史背景之下,才能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文化的氛圍、歷史的積淀、知識的累積,才能使語言水平得到錘煉、專業知識得到學習、文化意境得以傳承。在相異的文化背景下愉快的與不同民族的人員淡然交流、坦誠交往、從容面對。
(三)推進教育國際接軌進程.隨著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日趨凸顯,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國際化人才將會成為緊缺資源,按我國高校現有教育模式培養,在國際市場上就會捉襟見肘。我們要遵守國際市場規則,首先就要懂得規則的人才,所有人才的培養要植根于國際化的背景,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國內市場占據位置,不然就會與時代脫軌。
二、高校雙語教學存在的瓶頸
(一)是師資力量受限.優秀的雙語教學教師需要專業的外語資格認證、豐富的教學經驗、扎實的專業理論,但從高校目前調查情況來看,高校雙語教學教師的水平在低層次徘徊。一方面是精通本專業的教師,運用外語教學的水平較差,一方面是熟練使用外語教學的教師,由于所學專業與所教專業不一致,專業知識不過硬,兩方面均較為優秀的還比較缺乏。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一個基礎就在于師資,當前高校在調動雙語教師的積極性上下的功夫不夠,由于付出的心血較之普通教師要多,但收獲卻一視同仁,片面影響了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
(二)是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老師會不會教、能不能教是主觀原因,學生學不學、能不能學會則是客觀原因。當前,我國普遍采取的是應試教育,學為考的現象比較突出,導致學生讀、寫、聽、用的能力偏弱,作為授課對象,外語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導致雙語教學效果優劣的誘因,另外,由于地區的差異化、學生受教育水平的不均,導致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對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也產生一定影響。
(三)課程設置不合理。和教材針對性不強.從課程選擇上看,當前高校采取雙語教學的課程主要有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法律等專業課程,片面的追求國際化,忽視了本單位的客觀實際和教學效果,沒有本著從易到難的根本原則。同時,編撰的教材沒有結合專業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反映國際領域新進展的授課內容沒有體現,教材使用的語句較為官方,學生在理解時比較困難,導致學習興趣的喪失。對等的中文教材沒有用通俗的語言客觀展現教材反映的內容,導致理解上存在誤區。
三、加強高校雙語教學的對策
(一)創新機制,加強培訓,推進雙語教學師資力量的強弱是普及雙語教學程度的基礎,開展雙語教學必須培養一批外語水平高、能力素質強、專業技術精的復合型教師。加大培訓的力度,對于專業基礎較好的年輕教師進行外語培訓,對外語運用比較突出的著重進行專業學科方面知識的培訓,為雙語教學的全面鋪開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請進專家教授。對于運用比較廣的雙語課程,采取外請教授授課的方式,采取理論輔導、體會交流、名師指點等方式,進行專門培訓班,起到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
(二)引進科學合理的專業教材,針對師資力量和授課對象的能力水平,按照適用的原則來選擇教材。既能與前續課程無縫銜接,又能符合專業的教學規劃和要求。從內容上既能反映國際發展的前沿趨勢,又能符合本土的客觀實際,從難易上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既不能因難度過大導致學生興趣的喪失,又不因簡易造成學生水平的停滯不前。
(三)設置科學實際的雙語課程。由于受專業性質的制約,不能盲目的求全、求多去開設雙語課程,應結合師資力量、教學條件、學生特點去設置雙語課程,對于法律、國際貿易、市場營銷、會計學等受意識形態影響較小的比較容易開展雙語教學,對馬列主義、哲學等開展雙語教學則難度相對較大的社會科學,可待條件和時機成熟后開展,因此,要從客觀實際出發,按照循序漸進、先易后難的順序,科學設置雙語課程。
深入推進雙語教學的展開,需要學校的大力幫助,教師的大力配合,學生的大力支持,學校要從思想上給予重視、政策上給予傾斜、經費上給予保障,雙語教師要主動參與、主動作為、主動配合,學生要努力提升水平和積極投入實踐,保障雙語教學的開展和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