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傳明
摘 要:有人這樣認為,閱讀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著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甚至將閱讀教學看做語文教學的“鑰匙”。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該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閱讀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將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看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這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成績,還會使得他們的語文素養得以提升,更可以大大提高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可持續性發展能力,使其受益終生。因此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簡單介紹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教學策略
現在的小學語文教育的嚴重問題就是教師并不能意識到小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小學生的自我閱讀解讀能力,將閱讀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基本的字、詞、句的解析,文章結構、修辭手法的運用等基本知識之上,導致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無法真正得到鍛煉,小學生們也并不喜歡閱讀。為此,教師應該從了解小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尊重小學生的感悟與情感體驗,拓展閱讀的廣度與深度三個層面,討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了解小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
素質教育最反對的就是教師不顧小學生的實際需要,單方面按照教參、教案等展開與小學生的實際需要不符的教學活動。閱讀本身便是一種獨特的學習行為,不同的讀者由于有不同的生活經歷、知識體系等因此有著不同的理解與感悟,如果教師忽視了小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只會使得語文閱讀活動變成普通的知識傳授教學,并不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感知、解析、概括等能力。因此,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第一點就是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認知情況,展開真正符合小學生需要的閱讀教學活動。就如在《小松鼠找花生》一課中,一年級的小學生所識得的漢字比較少,對閱讀有著一定的好奇心,但是不知道如何閱讀。一年級的小學生也十分喜歡生動、形象的畫面,因此,在展開本課教學的時候,我在網絡上搜集到了《小松鼠找花生》的繪本,并且將其進行了改良:為小學生不認識的漢字標注漢語拼音。這樣一來,小學生便可以通過圖畫、文字的綜合形式來閱讀課文。大多數的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都比較高漲,他們也積極參與到了《小松鼠找花生》的閱讀活動中,甚至在讀到小松鼠認為花生被別人摘走的時候,有一些知道花生生長特點的學生主動說出了“花生在哪里”。
二、尊重小學生的感悟與情感體驗
在閱讀中,如果小學生對于文本中所寫的內容與情感能夠產生共鳴,那么他們便會產生一種深入閱讀、喜愛閱讀的積極興趣,這是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步驟。教師必須要充分尊重小學生的閱讀感悟與情感體驗,保證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得以維持,教師也應尊重小學生的閱讀體會,使小學生具備獨特的閱讀思維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現在開始》這篇課文的本意是希望學生們通過閱讀課文,體會并樹立尊重別人的觀念。但是,在說出這個中心思想的時候,我們班的班長舉手提問:“老師,可是如果在管理紀律的時候,放縱其他同學,那我們班的紀律得多亂啊!所以,管紀律的時候是不是不應該尊重別人啊?”我愣了一下,但是立馬反應過來,說到:“你能夠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把課文與自己的生活結合在了一起,你真棒,老師為你感到驕傲。那我們一起來想一想,管理紀律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尊重別人?”然后,我就這個問題組織學生們展開了討論,讓所有的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雖然這是一個小插曲,但是我卻十分高興,因為如果班長不聯想課文與實際的關系,那么他是不可能提出這個問題的。不僅如此,在每一次的閱讀活動中,我都非常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在班級中就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展開討論與研究。
三、拓展閱讀的深度與廣度
新課標明確指出,單純靠教材所展開的語文閱讀活動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在一起,不斷拓寬閱讀的深度與廣度。為此,新課標也對一些值得小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目進行了介紹與推薦,教師要充分利用起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常常會按照新課標所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目,組織學生到學校的圖書館借閱書籍展開拓展閱讀,如果學校的圖書館的資源不足,便會聯系學生家長,讓他們帶著學生到書店、校外的圖書館等閱讀書籍。為了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效率與質量,我會隨機詢問學生的課外閱讀進程,并且創造機會讓學生們交流自身的閱讀感悟。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認知基礎,保證閱讀活動能夠充分引起小學生的閱讀欲望,使其產生強烈的閱讀動機;教師要尊重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感悟與體驗,讓小學生產生被重視、被尊重的感受,培養小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教師要拓寬學生閱讀的廣度與深度,讓小學生受到的閱讀教育更為全面與科學。
參考文獻:
[1]王月賢.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5(3).
[2]謝曉旭.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綜合),2017(1).
編輯 白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