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松
摘 要:區位思想在人文地理中占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初中地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的內核就是因地制宜。要想對區位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評價,必須掌握相關內容、思路和具體方法,從這些方面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初中地理;區位;分析評價
區位的分析和評價是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涉及各個方面。區位既指事物空間位置,也指事物間的空間聯系。區位思想在人文地理中占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它的內核就是因地制宜,所以是要用綜合分析和變化發展的觀點進行相關分析與評價。要想對區位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評價,必須掌握相關內容、思路和具體方法。
一、區位分析和評價的主要內容
區位分析與評價的內容與人類活動相關,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會經濟因素。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的區位所起的作用不同,而且不同區位會受不同的具體因素影響。
例如,對于農業來說,影響它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條件、天氣氣候等,社會經濟因素則主要包括供需關系、交通運輸條件、政府政策、生產水平等,其中市場需求變得越來越為重要。對工業來說,則受原材料、生產動力(也就是燃料)、水源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不過總體上工業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小,主要還是受工業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政策、環境等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
二、區位分析和評價的基本思路
在對區位進行分析時要充分認識到其中的復雜性,切忌簡單化。不同的區位因素會導致不同的地域空間形態;反過來,不同的區域受到不同的區位因素的影響。在區位分析和評價中可以遵循“在哪里—為什么—怎么樣”的思路。
首先明確在哪里,也就是分析對象的空間位置。其次是回答為什么,也就是逐項分析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空間聯系、環境因素等。最后要說明會怎么樣,也就是將各區域因素的變化情況納入考慮范圍,做出趨勢預測。
要想科學地對區位進行分析,就必須對各區位因素十分熟悉,了然于胸。但同時也要明白,不同的因素對農業、工業或城市發展的影響是不同的。在分析過程中,關鍵在于綜合多種區位因素,先找到直接影響因素,再找間接相關因素,不能不辨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盡量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分析和評價。
另外,還需要注意區位因素是動態變化的。隨著人類步入工業時代,改造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導致區位受自然因素的影響逐漸變弱,受社會經濟因素影響的比重不斷增加。相對來說,自然因素變化不大,但社會經濟因素則不然,往往處于快速的變化之中。因此,在區位分析時不得不對社會經濟因素的變化給予更多的考慮。
如,在農業區位分析中,要看到雖然傳統上農業受自然因素制約較大,但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不斷增強,因此農業受自然因素的限制越來越小,而更多受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例如,在工業區位分析中,要看到技術發展的變化對其產生的影響,尤其是信息化的來臨,使得現代工業避免走傳統勞動密集型的老路,注重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此外,像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也在不斷改變著商業形態,催生新的網點組織形式,改變著傳統商業的區位選擇。
當然,不僅是農業,像對于交通區位而言,自然因素的影響同樣在不斷削弱,社會經濟因素在不斷增強。現在交通線路的修建起決定作用的往往是社會經濟因素,例如在高原地區修建鐵路。
三、區位分析和評價的原則
具體分析和評價中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1)綜合性原則。地理事物在某個區域的合理配置必然是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這其中包括該地區的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然后根據地理事物發展和人類社會生活需要的具體要求作出綜合的部署。所以在區位分析中,要充分考慮各個條件,在圍繞地理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充分分析。
(2)主導性原則。土壤、河流、資源、氣候、地形、交通、市場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地理事物區位的選擇,但并不意味著每個因素對區位選擇的影響同樣重要,不同因素的影響力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地理事物,區位選擇所考慮的因素也不一樣。但每個地理事物在具體條件下,都有一個主導因素決定了該地理事物的區位選擇,只要抓住關鍵因素,也就能清晰地分析和評價該區位選擇的合理性了。
(3)區域性原則。任何地理事物區位的分析與評價總是放在特定的區域內進行的,沒有地理事物是能夠單獨存在而不與周圍其他事物發生聯系的,因此,在區位分析和評價過程中要始終有區域意識。
(4)動態性原則。運用區位分析時,應時刻牢記影響區位選擇的因素總是處于不斷發展變化過程中,多站在動態的角度進行分析。例如,勞動力人數對現代工業區選址的影響逐漸減少,勞動力質量在這其中的影響則越來越大;另外,原材料對工業地點的限制正在變弱,市場則往往成為其選址的決定性因素。
總之,因地制宜衡量地區發展,將有助于掌握初中地理的區位思想。
參考文獻: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
[2]杜春華.初中地理有效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