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屏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課堂教學活動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使數學課堂真正體現學生為主體,要在教學策略上實現新的轉變,由重知識傳播向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學內容選擇向重學生學習方法指導轉變。
關鍵詞:課堂教學;主體;合作;評價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怎樣去面對數學……這個充滿挑戰性的學科;怎樣去看待學生……這些世紀之才;怎樣去對待課堂……我們教師生命力價值所在地、學生智慧的發源地。這些確實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我們要把課堂作為展示教學改革的舞臺,真正和學生融為一體,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在樸素的課堂生活中體會數學,感悟數學。我們要在教學策略上實現新的轉變,由重知識傳播向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學內容選擇向重學生學習方法指導轉變。因此,要在教學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就必須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下工夫。
一、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源于現實并非用于現實,要從學生的生活環境中創造出數學。”教師要結合各節的教學內容,把握該節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點,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營經驗作為實例,讓他們在熟悉的情境中去觀察、去思考,從而激發他們積極探索的主體意識。例如,學生學習了“軸對稱圖形和中心對稱圖形”后,為了鞏固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可設計這樣一個問題:
小張把圖中所示的4張撲克牌面朝上擺放在桌上,請一個同學避開他任意將其中一張旋轉倒過來,然后小張很快就辨認出被倒過來的那張。那么,被倒過來的撲克牌是哪張?小張辨認所依據的數學知識是什么?
此題的呈現改變了原來考查軸對稱和中心對稱知識的方式,以學生非常熟悉的游戲為載體,把圖形的中心對稱滲透到撲克游戲中,寓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給學生帶來了濃厚的興趣。在解決過程中,通過觀察、分析、轉化為數學模型來解決,讓學生從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并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有用。
二、提供主動參與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代教育觀認為:數學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學生的課堂有效參與程度。在教學中,教師要盡最大可能把課堂還給學生,努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變單調乏味的被動學習為生動活潑的主動學習,這應是數學教學一直遵循的原則。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走上講臺,讓學生講,讓他們討論,使課堂成為學生表現自我的舞臺,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民主、平等的氣氛中學習探究,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樣的課堂才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沃土。
教學活動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小組活動為基礎,以學生探究為重,把互動式、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融在一起,以活動化的教學形式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走近生活,走近自然,走出課本,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自我設計,親身體驗,自我表現評價,這樣才能有利于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觀,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使他們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主動獲取知識,最終達到樂于探索,勤于動手。
三、倡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課堂教學不僅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也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交往過程,合作有利于實現優勢互補。因此,在學生學習數學問題時,小組合作學習是很好的形式,一道題放在小組中,大家經過討論進行選擇性商議。這時,思維活躍的學生可以闡述自己的意見,而不愛發言的,在小范圍內也給他們表現的空間,給同桌講講,在大家充分的參與下,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行初步統一,然后把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這樣學生對知識的思考過程進行再現,不僅有利于學生思考問題,更有利于他們理解、掌握數學、在討論交流中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和活力。
四、恰當評價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是十分關注的,恰當使用“好極了”“希望繼續努力”“你是怎樣想的”等語言,會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升華為渴望學習的情感,增強求知探索的欲望。
例如,某月的日歷表,(1)表中方框內的9個數之和與方框正中間的數有何關系?(2)這種關系對任意3×3的方框都適用嗎?若中間一個數為a,則這9個數之和是多少?這是一道很有興趣的探索題,針對此題教師在評價學生的結果時,應關注學生是否有意識地對所發現的規律進行表達、驗證,是否能與同伴交流,并從交流中獲益等。對以上問題,教師都要在課堂上對學生給予鼓勵和引導,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必須作出評價,但僅此是不夠的,還必須抓住學生思維過程中的閃光點進行肯定,鼓勵他們的創造精神,即使回答錯了,也要誘導其發現錯誤的原因。千萬不能利用提問后的評價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總之,教師要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及時審視自己的教學,調控好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給學生創造民主和諧發展的空間。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才能使學生在不斷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心和體驗成功感,從而使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同步發展。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