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 要:根據國家新課改的要求,現代基礎素質教育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眾所周知,《荷塘月色》是出自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大作,其內容奇妙精美,富有詩意,給人以美的感情升華。而如何讓學生充分認識這種類型文章的內涵,體會到它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眼力,是當前新課改要求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針對《荷塘月色》板塊式問題組教學模式探究作簡要分析。
關鍵詞:《荷塘月色》板塊式教學模式;問題;探究
一、《荷塘月色》板塊式教學
《荷塘月色》板塊式問題組教學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板塊式問題組教學模式大致把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部分,即“課前,課中,課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生需要在課下提前預習,并明確目標和做好準備。與此同時,教師需要精心備課,向學生出示教學目標,以便于讓學生更好地明確方向,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第二,學生需要自己置身文章展現的環境中,記錄文章所展現的要點。教師需要肩負情景的導入重任,充分講授文章的要點,讓學生能夠置身體會文章帶給他們的美。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學生需要在這一環節中主動探索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自我構建起文章的知識框架。老師則需要啟發學生的思考,在合適的時機點撥學生,以便于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第四,在學習完整體的文章之后,需要自我檢測,總結學習成果。與此同時,老師需要總體評價學生的檢測成果,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這幾個部分相輔相成,互相結合,假若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可能完美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和探索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只是簡單地按照幻燈片的內容去講,在這一過程中,老師是教學的活動中心和主體,是知識的講授者,而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計算機多媒體扮演著教學的工具,課本上的知識是教學的內容,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的舞臺。
這種方法大大減少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興趣。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著名教師李鎮西的《荷塘月色》作為例子,在學習新課之前導入問題,讓學生提前思考。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及時解決問題。在新課結束之后,及時讓學生總結發言,啟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這種《荷塘月色》板塊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把教學內容分成不同的組合,并在每個板塊的內容后面附加相應的問題進行補充說明,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當教學的主體,老師不再是掌控整個教學過程和進度的主體,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大幅度提升。
二、板塊式問題組教學模式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劃分板塊時不要太繁瑣復雜
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劃分板塊時,要盡量簡單,盡量較多地符合學習的思維邏輯。過于繁瑣復雜的板塊會讓學生接受不了,如果所有的板塊都是繁瑣復雜的,那么學生在預習之前就會感到很困難,這樣的話就會大大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與學習樂趣。在課堂上,老師也會因為講解這些板塊劃分問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這樣的話,整個教學質量就不會提高,甚至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2.提問的問題不要太過復雜
在講解板塊內容結束之后,所配合的問題要適應大多數學生的思維,不要太復雜。如果太過復雜,大多數學生不能夠解答出來,這樣就會讓學生認為他們并不適合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自卑的心理,甚至否定了自己的價值。所以,在問題解答這一塊,老師應盡量照顧大多數學生的承受能力,讓教學的課堂能順利地進行下去。但這并不等同于在設計問題時,都只是設計一些沒有意義的話題。
3.避免學生只回答問題,老師不講解和評價問題
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老師要給出相應的評價,并與學生進行相應的交流。這樣可以讓學生總結出他們的不足之處,及時改正,使課堂效率大幅度提高。如果老師只是讓學生回答問題,而不評價發表意見的話,學生和就沒有一個衡量對與錯的標準,很容易讓學生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產生困擾。
三、板塊式問題組教學模式的探究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板塊式問題組的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也促進了教師觀念的轉變,使教學內容更具現代化氣息。同時使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得以提高,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這種模式改變了以前傳統模式的“課滿灌”,即我們經常說的“填鴨式”教育。板塊式問題組教學把學習內容分為了:“課前,課中,課后”三個主要部分,這三個部分相輔相成,相互連接,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共同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的開發,為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自板塊式問題組教學模式發展以來,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將提問問題運用到教學中,使課堂更加生動,充滿樂趣。
參考文獻:
[1]侯文杰.淺析語文主題式教學設計與實踐[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15.
[2]王秋霞.蘇教版初中語文“專題”板塊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