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燕 陳峰
摘要:本文介紹了移動學習內涵及其特點,并根據醫學高等教學的特點,闡述了移動學習可應用于醫學高等教學的四種學習模式。
關鍵詞:移動學習 醫學教學 輔助教學 學習模式
一、引言
目前,移動學習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移動學習是在終身教育理論指導下,學習者利用移動計算設備,通過相關的技術支持,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的輔助性學習,是數字化學習的擴展,移動學習的作用在于將有用、準確、及時的信息提供給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學習者。移動學習有以下幾個內涵:首先,形式上是移動的,即學習者不再受時間、空間和有線網絡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不同需求、不同方式的學習。學習環境是移動的,學習資源和學習者也是移動的。其次,內容上是互動的。移動學習的技術基礎是移動計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教育信息、教育資源與教育服務的傳輸都是依據這些技術來實現雙向交流。
二、移動學習的特點
(一)學習開展的靈活性。移動學習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進行,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和學習意愿,結合周邊環境和實際情況,根據所攜帶的移動設備,靈活選擇各種類型學習資源和合適的學習策略進行學習。同時,移動學習也拓展了學習對象。
(二)學習工具的便捷性。移動學習工具是便攜設備,如:智能手機、MP4播放器、平板電腦等,這些設備體積小、重量輕,能隨身攜帶,具有良好的移動性能,且能根據需要隨時使用。由于存儲技術的發展,上述設備攜帶的學習信息是海量的,遠遠超過了相當體積的印刷書刊的信息量。
(三)學習場所的移動性。移動學習的學習場所是移動的,可在寢室、上下學途中、長途旅行、睡覺前等一切閑暇時間進行,其學習場所不再局限于教室、電腦桌旁等固定的場所。不同的學習場所能讓學習者產生不同的情感,尤其適用于情感類和創作類學習的開展。
(四)學習知識的零散性。移動學習的學習狀態和固定環境的學習狀態有著本質的區別,人在移動的學習狀態中,由于受周邊環境的干擾,學習者注意力不能長時間保持,加上某些學習工具本身的限制(屏幕小、交互性欠缺等),移動學習是一種碎片式經驗。
(五)學習功能的輔助性。移動學習受諸多因素的限制:如易受學習環境的干擾、無線網絡帶寬不足及學習資源缺乏等。因此,移動學習只是當前學習形式的一種擴展,并不能代替現有的、正式的學校教育,只能是對現有教育的一種補充。
三、高等醫學教育中移動學習模式與應用
(一)復習型學習模式。高等醫學教學課時量大,知識點多,只靠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很難講全部的醫學知識記住,而移動學習具有學習開展的靈活性、學習工具的便捷性、學習場所的移動性的特點,可以使醫學學生可以在課堂外根據周邊環境選擇合適的音頻、視頻或課件類學習資源,通過操作移動學習設備進行學習。對于醫學重點、難點內容可通過重復播放以加深印象,鞏固學習效果。在音、視頻類資源的學習中,學習者可在單元學習結束后,將自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口述利用移動設備的錄音功能記錄下來,在交互式多媒體課件(軟件)資源學習中,學習者可以通過平臺電腦或智能手機將自己的學習體會與心得以文字等形式記錄下來,以強化、鞏固自己所學知識。
(二)情境化學習模式。醫學學習者通過移動學習設備,沉浸于醫學學習的臨床情境中,通過情境模擬的學習資源中進行學習,促進醫學知識技能的提高。此外,學習者還可以通過無線網絡與其他學習者一起學習,根據游戲類型選擇競爭或協作的學習策略,共同完成知識的構建。
(三)合作式學習模式。學習者通過無線或3G網絡瀏覽、學習與醫學主題相關的學習資源,選擇各種通訊工具對學習主題進行深入的、多方面的同步或異步的討論,促進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同時培養學習者的合作意識,從集體智慧的火花中獲得靈感與知識。此外學習者還可將自己不懂的知識在社交網絡中向別人請教,或就情感問題進行交流。學習者可按照個人的學習興趣、學習需要、學習內容建立或加入相應的學習團隊(移動QQ群、微信、微博、論壇等),當某學習者遇到學習困難、學習疑問、學習求助等情形時,能快速地得到團隊中其他學習者的幫助,或者幫助其他學習者,從而培養了學習者與他人合作的學習能力。
(四)探究式學習方式。學習者將學習問題概括成合適的關鍵詞輸入搜索引擎,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源,通過對這些學習資源的理解和深入,將產生一系列新的問題,又可將新產生的問題輸入搜索引擎尋找相關的支持性或擴展性的學習資源,直到所有的學習問題都得到解決。對于暫時沒有搜索到的學習資源,學習者可將自己的郵箱地址輸入智能搜索引擎,并定制搜索任務。待智能搜索引擎搜索到后,利用信息推送技術將學習資源發送至學習者的郵箱,學習者只需登錄郵箱或通過手機微信便可方便的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模式適合概括能力強,能從眾多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學習者。
四、小結
雖然移動學習已經作為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認可并被認為是趨勢,但當前移動學習也存在著缺乏完整的學習系統,移動學習資源非常缺乏,移動學習過程缺乏有效的監控和調整策略等問題。但移動學習作為新興的學習方式,隨著研究和實踐的深入,必將在高等醫學輔助教學中學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