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軍賢
摘 要:隨著教育的進步,初中教育也被提上了教育主抓重點的行列,而初中的語文教學更是存在著許多問題。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一定的解決方案,力求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初中語文;問題;對策研究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對象和內容狹隘
許多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都是分成績教學的,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多教,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是不聞不問,而且在教學時也不是教的素質內容,大多是考試相關的內容,忽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背離了語文教學的育人本質。
2.錯誤的教學模式
許多教師在教導學生時,并不是教給學生很全面的內容,而是教給學生關于考試所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所以,一個以老師為核心、學生為輸送點,將大量的固定知識,包括像題目的答案、死記硬背的知識,通過教學的方式傳輸給學生的做法帶來的結果就是,國家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只不過是一個只會讀死書,只會死記硬背的學習機器而已。
3.錯誤認識教學目的
應試教育考查的不是學生的綜合能力,而是學生做題的能力,所以,許多在教師看來培養學生的素質根本就是在浪費精力,而學習知識,將題目和答案背下來,考試考得好就行了,這完全背離了教育的讀書育人的本質。
二、如何改善初中語文教育現狀
1.巧妙地引導學生,使得學生自主學習
愛好和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只有學生愛上了學習語文,愿意主動學習語文,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只是單純逼迫學生學習,學生會有反抗心理,就不愿意去學習,更是不會愿意去閱讀課外書,如果學生都不愿意去學習語文,厭煩閱讀,那提高語文成績從何談起?
要善于引導學生,比如在課堂上,時不時講幾個文學趣事,例如,“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塞翁失馬,焉知非?!薄疤锛少愸R”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更集中注意力,提高上課的效率。還有就是定期推薦一些有意思的、有教育意義的文學書籍,如“茶館”“駱駝祥子”“阿Q正傳”等,還要定期讓學生舉辦圖書展,使學生在活動中愛上讀書,愛上學習。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決定未來,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成績所必不可少的,有了很好的學習興趣,就需要與之配套的學習習慣,這需要教師的教導和長時間堅持不懈的堅持,比如,教導學生要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在上課之前,將所要學習的知識先預習一下,上課的時候就會較為容易地接受所學知識。還有就是要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要在課余時間看一些文學類書籍,不要一有空就亂跑,和同學之間瘋玩,還要養成嚴格的學習作息表,按時寫作業,只有在作業和學習任務完成以后才能做其他的事情,比如看課外書等。在看課外書時,也不是簡單地看,想要提升學習水平就需要做一些摘錄工作,將課外書上面看到的精美語句和片段都摘抄到一個專門的本子上面,還要進行背誦,這樣在進行語文作文創作時才能得心應手,寫出一篇篇精美文章。
3.學生要養成質疑觀念和充分發揮想象力
學習的主體最終還是學生,“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了教師的少量引導以外,最主要的還是學生自主的學習,在面臨學習困境的時候要及時向教師提問。學生在進行課文預習的時候,肯定會有很多的問題放在心里,學生想要有進一步的提升,必要的知識解答是必不可少的,這時就需要學生自己向教師提問了,學生還要有敢于反駁教師的觀點的勇氣,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4.走出課堂,結合生活
學習最重要的目的還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語文學習就要貼近生活,要經常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社會上可以學到很多學校學不到的東西,例如,與人在進行交談時的說話方式和禮儀舉止,還有在各個場合的行為規范等,這都屬于文學范疇,這些東西是在學校里學不到的,還有就是多多注意社會上的廣告牌,有時候能夠學到很多語言的巧妙用法,這也是學校沒有教授的。
初中的語文教育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但是我們只要抱著一顆學習的心,努力追求完善的教育模式,改善教學方式,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更強的學習動力,我相信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得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用人監督,能夠主動學習,這樣才是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海峰,郝亞莉.初中語文課本中如何“滲透”國學教育[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11).
[2]周少華.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經典教育[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5).
[3]羅富君.熱愛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驅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9).
[4]馮曉瑜,李萬海.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教師專業化發展[J].中學教學參考,2011(23).
[5]張思雄.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學的影響因素與對策分析[J].教師,2011(15).
編輯 白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