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
摘 要:目前我國普遍存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所以高校應當針對這一現狀采取相應措施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文章針對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化的闡述,并列舉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04-26
一、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定義
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指學生在就業市場中,所具備的戰勝就業競爭對手并且找到能發揮自身才能和實現自身價值的崗位能力,是畢業生本身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養的集中體現。
二、目前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1)針對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培訓不夠充分。一名合格的從業者要具備合格的職業素養,在保障基本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還要具備先進思想,如團隊合作觀念、溝通能力以及組織能力。目前大部分工作單位都比較傾向于工作經驗豐富的員工,這樣的員工具有成熟的專業技能,同時還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現階段大多數高校過分傾向于課堂教學,片面重視教學結果,反而忽視了對學生社會溝通能力以及工作組織能力方面的培養。可是目前很多學校由于本身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導致學生無法及時跟進崗位所需的綜合技能學習,也就無法獲得學習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機會。
(2)相關工作資金投入力度不夠。教學資金的投入是高校開展教學工作的最重要條件,目前很多高校存在著教學經費不足的問題,從而無法保證學生能夠學習和參與新產品的研發以及新技術的運用。另外,很多高校因受到辦學自主權條件的限制,所以不少學科和課程的設置沒有足夠的靈活性,進而加深了教學工作與社會之間脫節的問題。
(3)教育理念的缺失。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教育體制改革規模的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市場從傳統的賣方市場轉變成目前的買方市場,可是大部分高校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采用的教學理念還停留在傳統層面,導致就業人才的培養方式無法滿足用人市場的需求。
三、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途徑
(1)深化目前教育市場化觀念,實現教育體制革新。要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能力,高校首先要重新審視畢業生就業市場化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以全面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改變當前落后的教育手段。高校應當做好全面的市場調研工作,并針對所得出的結果調整自身教育方向,努力發掘自身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方面的不足,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推動相應的學科與課程設置,從而使大學生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
(2)全面把握就業市場方向,合理設置教學專業。伴隨著就業市場的不斷變化,各大高校應當以社會經濟發展的個性化需求為切入點合理設置教學專業,定期重新審視并且完善學科結構,整合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另外還應該適當添加新專業,定期根據市場人才需求變化開展調研工作,積極扶持和發展就業潛力較大或是人才相對緊缺的專業,調整招生數量。還要深化高校教學體制革新,以用人單位的反饋信息為準,完善和整合針對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以及計劃,沖破傳統學科的限制,加強專業知識的延伸,強調和重視對大學生人文素養以及心理素養的培養,從而全面提高其就業競爭力。
(3)深化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提升相關工作效率。深化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加強職業方向規劃,應堅持以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另外,高校還要注意大力推廣創業性教育,并將其作為全面提高畢業生就業基本素養和技能的有效途徑。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校畢業生已經不只是一名職者,更有可能成為一名創業者。因此加強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創業性教育和引導是一項必要措施。引導大學生自身成為創業者作為一種新興的發展目標,其具體實現路徑還需進行不斷探索,并且得到高校相關部門的支持,而且還需要得到社會層面的支持,從而為畢業生創業者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就業環境。
現階段,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已成為一大難題,與此同時畢業生自身就業能力無法全面滿足用人單位的發展需求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問題。所以,各大高校應當針對這一問題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從而全面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郄艷麗.淺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J].商業文化(下半月刊),2012(6):275.
[2]李 蕓.論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途徑[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12):23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