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旭
摘要:小學數學是學生整個學習階段中的基礎教育,它關系到學生當前和將來各階段數學學習的好壞,也是學生進行各階段升學考試的關鍵。教師在對小學數學進行教學時,當把握好小學生的基本特點及能力水平,以便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技巧
就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來講,其最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教師直接進行課本知識的講授,將課本中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直接向學生進行灌輸,令學生按照一種既定的規則來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來說是極為可怕的,會將學生置于極為被動的境地之中,不光不能將學生原本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行進一步培養,還會讓學生直接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出現畏學、棄學、厭學等情況。其實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善于在教學中創新,是否能夠將一些小學數學的教學技巧予以把握。只要教師把握好了這兩點,那么就能夠成功的將學生的學習興趣予以激發,從而讓自身的教學效率及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要想讓小學生能夠積極的去學習數學,教師就要著重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培養,那么就需要先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令學生的求知欲被全面激發出來,使學生能夠充滿數學學習的動力,從而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其中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特別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學生本身就對數學學習有一些厭惡,如果教師再不注重教學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對學生進行簡單粗暴的灌輸式教學的話,那么就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消極的作用,從而讓學生開始出現厭學的情緒,進而影響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在日常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充分的把握,并對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然后把學生真正的當作是教學活動實施的主體,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表現得更為積極,使學生能夠徹底從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脫離出來。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要有針對性的給予學生表揚及鼓勵,以便在教學中將學生的興趣點予以激發,使得學生能夠重新對小學數學進行認識,從而發現小學數學中充滿趣味和吸引力的一面。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對分數這一數學概念進行學習的時候,學生對于數的概念多半還集中在一般的整數之上,還未對分數產生較為全面的認識。因此,教師就可以先不直接對學生進行分數知識的傳授,而是問學生是不是喜歡參加學校組織的春游和秋游等活動,這樣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之后,再拋出讓學生嘗試著將春游或秋游中,帶去的四個蘋果分給五個人之類的問題,使學生明白原來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的數學問題和知識,從而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起來,進而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表現得更為積極主動。
二、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
小學生有著好動的天性,如果教師對其進行一味的約束,反而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夠愉快的參與其中,并在實踐的過程中,手腦并用的對相關數學知識進行探索,從而讓課本中原本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起來,也令原本抽象的數學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具體化呈現。也只有讓學生在進行了親自的實踐過后,學生才會切身體會到進行數學學習的樂趣,并從實踐活動的參與中,獲得較為強烈的自我滿足感。這樣就使得小學生好動的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既讓學生手腦并用的參與到了實踐活動之中,又讓學生從中獲取的一定的數學知識,從而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了同步的提高,進而讓學生對數學的認知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三、通過游戲來營造學習的氛圍
小學生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如果教師只一味的進行機械的知識灌輸,而忽略了同學生的互動,那么學生的好奇心就得不到很好的滿足,從而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表現。此時,小學數學教師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插入一些小游戲,那么就可以在讓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的同時,也令學生能夠更好的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讓學生對乘法口訣進行學習時,如果讓學生單純的去記憶乘法口訣,那么效果是不太理想的,多數學生都不能夠快速而準確的將乘法口訣記住。此時教師就需要在其中引入一些較為有趣的教學方式,將乘法口訣轉換成一些較為有趣的歌謠之類的東西,如“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之類的,讓學生能夠在游戲中將乘法口訣中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從而讓學生能夠更為輕松的將乘法口訣掌握,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當然,小學數學的教學并不僅僅是在課堂中進行,教師還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好奇天性,再結合其活潑好動的顯著特征,來為學生安排或創造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強化,使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的發展得到有效的促進。
四、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其實是很簡單的,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好相應的課本知識而外,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思維予以發散,借助所學的數學知識展開合理的想象,以便讓學生的自身數學素養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小學生的思維特征而言,其對于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且思維長期處于較為活躍的狀態之中,如果教師能夠將學生的這一特點把握好,那么就能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取得成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保證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將教學和生活有機的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生活,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獲取更多的有用知識。
另外,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有效的發散,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課本變得有趣起來,讓學生更容易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自我價值予以體現,讓學生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能夠對小學數學進行更為自主的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技巧是復雜而多變的,教師想要在教學中將其進行合理的運用,那么就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進行充分的考慮。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來對教學進行具體的安排,并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效果來對進行實時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給讓小學數學的整體教學水平保持在一個較高的位置,令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得到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