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英
摘要:所謂想象是指在頭腦中對記憶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形成和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文學需要想象,這是眾所周知的;而數學似乎與想象關系不大。其實,數學也需要想象,甚至比文學更需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 想象能力 策略
雖然學生在低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能夠識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但是高段數學中“幾何體”、“空間”以及“圖形”知識的出現,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國小學高段數學教學的困難程度。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豐富學生的表象
想象的水平是以一個所具有的表象的質量和數量的情況為轉移的。表象越貧乏,其想象越狹窄、膚淺,表象越豐富,其想象越開闊、深刻。因此,在教學中,要使用教具、模型、實物和畫圖等直觀手段,以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為想象力的培養創造條件。例如,認識100以內的數,可以利用實物計數建立表象。而認識較大的數,就可以依靠頭腦中已經形成的較小數的表象進行想象。再如學習分數,開頭可以通過等分物體來建立分數的直觀形象。但分割物體的演示僅限于等分的份數不太多的情況。當等分的份數較多時,實際分割就有了困難,這時,學生就需憑借已經積累的經驗在頭腦中想象著這些分數的形成過程。至于幾何形體知識的教學,應當先通過對直觀材料的直接觀察、實驗,形成清晰、生動的表象,再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豐富和完善頭腦中的形象,使學生生動的理解和正確地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并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要發展想象力,必須大膽想象。如前所述,想象實際上是一種創造,所以也是一種求異思維,如果只能人云亦云,或者跟著老師的屁股后面走,從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根本談不上想象。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必須使他們敢于想象。而要敢于想象,首先要敢于發表不同的意見。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解除學生的思想負擔,不要用各種清規戒律來束縛他們。例如在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發表意見,而對他們表達的不夠清楚,不合要求,則不要過分苛求,但是有的教師對學生回答的格式都作了規定,例如老師問:“2加3等于幾”。學生回答說:“等于5。”則是“不完整”,應該說:“2加3等于5”。其實學生的回答是準確的、清楚的,在這里主語承前省了,不會引起混淆和誤解。作為口頭答問,習慣上都是這樣的。由于教師的硬性規定,學生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要抑制自己的習慣(其實是正確的習慣),再從頭腦里提取出老師規定的格式,這就影響了他們的思維。類似的規定多了,就使學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隨便發表意見。
三、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最初的教學,充滿了形象、色彩,就能夠為兒童多種感官所接受,我們就能夠使自己講授的知識為兒童所接受。”為充分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我利用了多媒體動靜結合、化繁為簡的功能,來實現部分與整體的綜合交互,使抽象的推理過程一目了然。如“梯形的面積”的教學中,其教學難點是“由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出梯形的面積的過程”,單靠教師講解很難使學生理解。然而,多媒體技術可以完美地呈現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組合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無須任何講解和提示,學生便能輕而易舉地推導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水落石出,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獨立完成了推導過程,并獲得了新知。不僅如此,根據課程標準中對數學的定義,以及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要求,多媒體技術還有利于呈現多樣化的解題方法。
四、利用課件體驗數學空間觀念
豐富空間與圖形的素材,強化學生的直接感知,對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是十分必要的。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他們對圖形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賴于直覺觀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按照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使學生獲得空間與圖形的鮮明表象,積累幾何圖形豐富的感性經驗。教學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網絡優勢,使無形變為有形,使有限變為無限。
五、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
1.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觀察。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能力,首先要提高觀察能力。教給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地觀察訓練。要求學生觀察時做到四要:一要認真細致,二要有序有向,三要全面深刻,四要有靜有動。
2.豐富表象積累,培養形象記憶。形象記憶是把外界信息轉化成記憶可以接受的形象編碼。沒有形象記憶,就沒有表象的積累,而表象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聯想和想象的水平。因此,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動用多種感官,充分感知,增加形象信息量的儲存,建立完整、清晰、豐富的表象。如演示時伴有醒目板書,操作后讓學生復述,對學過的圖形要求學生默畫等,都是培養形象記憶的有效手段。
3.豐富語言,發展抽象思維。聯想和想象都需要思維和語言的配合,同時也受其制約。有了語言與抽象思維的參與調節,學生的聯想才會更豐富,想象的構思才能更廣闊,更具有邏輯性。因此,要十分重視學生數學語言的培養和訓練,做到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互助互補。
4.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聯想和想象往往是從疑問產生的。平時教學中,要啟發學生大膽地提出疑問,對天真幼稚的問題也要耐心解釋,保護學生的積極性,逐步引導學生有目的地為解決問題設疑、質疑。通過質疑問難,發展學生潛在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5.設計富有創造性的練習。有位低年級老師設計了“6+6+6+6+4”這樣一道題,班上學生想出如下三種解法:①6×4+4②6×3+10③6×5-2。顯然后兩種解法有創造性,特別是第三種解法,想象出了看不見的“6”,思維層次更高。又如:1/4×()=1/6×()=1/7×(),這題既可以從倒數的意義去想,也可以從分數乘法的角度去想,還可以從積相等去想。可見,練習題本身富有創造性,能激發求異思維,增強聯想的深度、廣度,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創造性思維。
總之,培養小學生具有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不僅能為他們今后進一步進行平面與立體圖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在小學生創新與開放型思維的形成的過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具有良好的空間想象力,不僅有利于學生智力的成長,而且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