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咪
摘要:建國初期,由于國家政權的更替,女性的獨立自主成為了新時期的重要任務。受國家政策和西方藝術文化的雙重影響,中國畫產生了新的面貌,對勞動婦女和女英雄的描繪也成為了當時的主題,這一時期的中國畫體現出了新中國女性的健康陽光、積極進取、勇往直前等一系列特點,塑造出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為建國初期的中國畫發展添上了重要的一筆。
關鍵詞:建國初期;中國畫;女性形象;特點
對女性形象的描繪歷來是中外繪畫的主題之一,眾多畫家創作出了無數經典的以女性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展現了女性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所呈現出的精神面貌。在中國畫這一傳統繪畫種類當中,很早就出現了描繪女性形象的題材。不同時代背景下,中國畫中呈現出的女性形象特點也有所不同,這是與時代的特征變化分不開的,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具有當時的特點,女性的穿著打扮以及呈現出的精神面貌也會產生變化,女性自身的審美和時代大環境下的審美也會根據時代的不同產生差異。建國之后到文革之前這十七年間,女性形象的特點受社會背景的影響,在中國人物畫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一、建國初期中國畫創作的時代背景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巨大的社會變革當中,美術領域也逐漸產生了新思潮。由于“一面倒”是當時國家在政治領域奉行的外交政策,再加上西方國家的封鎖,使得前蘇聯美術成為對當時的中國美術界影響最大的藝術形式,不少蘇聯的藝術家來到中國,為中國的藝術家們帶來了新的藝術理念和繪畫技法,同時對國外藝術作品進行觀摩的機會逐漸增多,一部分藝術家在接受了西方藝術理念的影響下,采用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形式來對中國畫進行改良,形成了新的創作形式,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畫的面貌。
再者,當時中國的文藝領域全面學習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藝術家們紛紛響應號召,創作出了一系列反應當時人民生活勞動以及進行革命斗爭的畫作。
新中國成立以來,毛澤東十分重視中國婦女的解放,提出了“男女都一樣”和“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因此,中國婦女的地位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她們的社會地位得到了不斷提高,不論是從觀念角度還是法律層面,都基本上實現了男女平等這一構想。
二、建國初期中國畫女性形象的特點
以建國為標志,中國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高。獲得了與男性對等的權利,在工作、教育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待遇。不在這一時期,藝術家們跟隨時代的步伐,創作出了大量反映中國婦女工作、勞動場景的中國畫作品。
如王盛烈的中國畫作品《海風》,表現主題是毛主席贊揚的女民兵“不愛紅裝愛武裝”的畫面,作品中的兩位女民兵體態健康壯碩,肩上扛著槍,神情喜悅,充滿著巾幗不讓須眉的英雄氣概,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處于和平年代之時,英姿颯爽的女民兵的形象。方增先的《下地》這一作品則描繪了農村的勞動的一天,兩位農村婦女處在畫面前端,分別手拿著下地勞作所需的工具,一邊開心地交談著,身后是放牛的牧童和遠景處三三兩兩下地干活的農民。畫面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女性積極參與勞動生產的場面,體現了中國勞動女性勤勞、樂觀的精神狀態。楊之光創作的《雪夜送飯》通過描繪在雪夜當中送飯的兩位男女青年,呈現出了一幅生動的畫面。畫面中的男青年手持柴油燈,迎風眺望著遠處的仍在工作的伙伴,女青年則蹲在又深又厚的雪地里,認真地準備著飯菜,她的臉龐因寒風而變得紅撲撲的,卻面帶微笑,絲毫沒有負面的情緒展現。這幅作品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觀眾能夠感受到勞動人民之間的淳樸而又深厚的友誼。
在這些表現勞動女性的優秀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處于那個時代之下的中國普通勞動女性所具有的特點,干練的發型、樸素的衣著、健壯的體型、飛揚的神采。健康、樂觀、陽光、積極向上是這個時期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特征,也是藝術家們不斷去描繪、贊揚的新女性的形象。這與以往嬌柔、婀娜而又充滿柔情的女性形象大為不同,展現出了新中國女性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自尊自強的精神面貌,表達了藝術家們對這些勞動女性的敬佩和贊賞。
中國能夠取得革命的勝利,離不開無數中國革命先烈的不屈奮斗和犧牲,處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當中,當時的中國女性也深深地被戰爭所影響,被革命所號召起來,許多女性毅然決然地投入了革命和戰爭之中,她們當中的許多人為后代留下了諸多英勇的故事。建國之后,許多的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達對這些先烈的紀念之情。例如王盛烈的中國畫《八女投江》。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八位女戰士為了不被敵人活捉而英勇投江的故事。整個畫面表現的是在翻滾著大浪的江水邊,八位女戰士一邊對追擊的敵人進行最后的還擊,一邊互相攙扶著走入江水之中英勇就義的瞬間。畫面右側,在江岸上,幾位女戰士或是舉槍迎擊追上來的敵人,或是背著受傷的戰士,或是準備跳入江水之中。而畫面左側的三位女戰士已經跳入了波濤滾滾的江水,互相攙扶著向江中心走去。幾位女戰士的發絲在風中舞動,江水也似不斷地拍打著岸邊的石頭。而這些女戰士個個神情堅毅,絲毫沒有畏懼眼前的江水和身后的敵人,她們義無反顧地投身于江水,體現了人物堅強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作品線條蒼勁有力,設色沉穩,以嚴謹的造型手法,塑造了八位女戰士英勇悲壯的形象,使得觀眾無一不感到震撼。
中國畫當中的革命歷史題材所表現的女性形象極大部分是采用了寫實的風格,這些作品中呈現出的女性雖然由于處在革命斗爭和戰爭的殘酷環境中,卻能使觀眾從她們的眼神和姿態中體會到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讓人們感受到她們是懷著對于革命必勝的信心投入到殘酷的斗爭中去的。這些中國畫作品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描繪革命斗爭和戰爭的一瞬間,表現了其殘酷性,襯托出了革命女性形象的英勇無畏的精神。
三、結束語
建國初期的中國畫中,勞動婦女和女英雄都是藝術家贊美的對象。中國女性的堅毅、勇敢、淳樸、善良等等閃光的美好品質都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雖然產生了許多較為中性化的女性形象,但是從大的范圍來講,塑造了許多生動的、極具有代表性的新中國女性形象。建國初期的中國畫作品當中的女性形象特點,既反映了時代進步對女性的影響,又充分體現了新時期中國女性的獨特魅力,深刻體現了中國女性的主導性和獨立性。為建國初期的中國畫發展添上了重要的一筆。
參考文獻:
[1]孔新苗.《二十世紀中國繪畫美學》[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
[2]廖雯.《女性藝術——女性主義作為方式》[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9
[3]阮榮春,胡光華.中國近代美術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