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珍
【摘 要】目前高中政治課堂學習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由老師“滿堂灌”,學生聽得云霧籠罩、昏昏沉沉。新課標提出推行素質教育,學生的學習重點不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日益重要,因此本文旨在研究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高中政治 課堂教學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062-01
一、目前高中政治課自主學習現狀
很多學生對高中政治的理解都僅停留在應付考試上,而高中政治課堂的理論多于實踐,很多老師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導致了學生的參與度不高,特別容易出現課堂走神等情況,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還有一大部分學生習慣于這種“被動式學習”,缺乏自主學習的動機和行為,也沒有認識到政治學科的重要性。
二、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
1.高考政策影響
高中任何學科知識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參加高考,所以高考的政策直接影響高中各學科的學習。政治學科在高考中作為綜合文科的其中一科,副科的地位是相對于語文、數學、英語等主科來說的。加之老師貫徹的“一切為了高考”的思想,很多學生都只是“麻木不仁”的復述著政治知識,沒有絲毫興趣可言,當然也不會有自主學習的動機。
2.老師教學觀念的落后
老師作為“指路燈”,應該發揮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教師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教學方式也只是機械的轉述知識點,這就導致很多學生丟失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3.高中生的特點
高中生因為年齡小、經歷少,因此自制力極差,在一定情況下容易發生大的情緒波動,而且對外界干擾沒有抵抗力,所以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如果沒有良好的趣味性,則很容易導致學生“神游太虛”,從而影響課堂學習的效率。另外高中生有部分處于叛逆期,很容易對這種說教的方式反感,甚至會引發對所有教育的反感。
三、自主學習的意義
1.促進推進新課改
自主學習的過程就是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完成學習的過程。這與新課改推行的素質教育相契合,新課改認為學生有了學習的自主性才能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任課老師作為新課改的一線推行者,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發展能力,也是對新課改素質教學的促進。
2.有利于提高課堂有效性
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樂于學習,就會有學而不疲的精神動力,這也體現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自主學習除了淺顯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有效率之外,還能夠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有利于保證政治的時效性
眾所周知,政治學科的學習和與時俱進的時政熱點密不可分,在高考中,以時政熱點為題目的考察分析題目占大部分,這對了解時政熱點提出了要求。很多專家指出在高考前兩周瘋狂查找時政熱點的做法是錯誤的,時政熱點知識點的掌握就應該在日常的學習中記錄、思索。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能夠保證政治學科熱點的時效性,同時對時政熱點包含的政治知識點做到準確把握。
4.符合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高中政治的教學中,因為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和學生本身的知識儲備各有不同,所以導致學生個體對知識的獲得也各不相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對現代社會崇尚個性、追求獨立自主理念的趨向,也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同時也是對課堂籠統教育的質疑。形成一種自主的競爭學習模式,提高學習的效率。
5.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
在高中掌握的知識是很多人一生的財富,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形成了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高中教育除了是為高考做充分儲備之外,也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我們不只是將高中教育局限在學習固有知識中,而是放在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中,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作用。
四、引導自主學習的途徑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動機
高中政治教材分經濟、政治、文化和哲學四大版塊,這也說明思想政治學科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因此在學習課堂教學中要結合現實生活和學生的自身理想,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比如某位同學的理想職業是成為CEO,就假設他已經成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如何保障勞動者權益等問題。而不是空泛地讓大家記住這些知識點。
2.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引導自主學習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為學生營造活躍寬松的課堂氛圍,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大膽去質疑、研究,要寬容對待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產生的錯誤想法,積極引導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并提出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完成自主學習。比如在計算個人所得稅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結合在日常生活或新聞報道中的所見所聞,在老師進行引導下,進行不斷嘗試。
3.拓展新科技的自主學習渠道
為學生提供便捷的自主學習渠道很重要,主要是因為政治學科的學習與時政熱點分不開,因此要為日常學習中提供新科技的自主學習渠道。比如多媒體引入課堂等,由老師進行熱點搜集、整理做成課件,讓學生從中聯系政治理論知識;或者在教室引入電視等可以接收到新聞熱點的設備;再比如提供互聯網等更加便捷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