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巖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在教學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的學科在近年來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從優化師生關系、做好課程導入、進行教材挖掘、應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等角度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不斷完善數學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本文以小學數學如何實現教學方法創新為主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的探討與分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創新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141-01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能夠應用于現代教學之中的教學手段也在逐漸更新,這對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對其進行創新。小學數學作為數學的初始階段,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其數學學習熱情有著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不斷創新,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為初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
一、優化師生關系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依賴他人,教師可以從優化師生關系入手,獲得學生的信任,從而為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做好鋪墊。首先需要教師對本班學生的情況進行一定的了解,特別要注意關注學生的性格和愛好,以便于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與學生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在新授課之前對學生的數學水平進行摸底,對每位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再次教師需要在課間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和力,才能在上課過程中積極配合教師。最后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和諧的課堂環境,以一種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同學,并充滿耐心的在課上與學生對話,尊重學生的看法,熱心聽取學生的解題方法。這樣教師才能夠逐漸獲得學生的信任,與學生成為朋友,并在接下來的教學方法創新中獲得學生的積極配合,提高課堂效率。
二、做好課程導入
為了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可以首先進行課程導入的創新。課程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一個合理的課程導入能夠有效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注意這一環節。可以從以下幾種方法中進行選擇。第一種是需要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思考。教師要保證課程導入能夠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起到一定的作用,需要配合教學內容進行情境創設,將學生帶入到所學知識之中,感受其中的樂趣。第二種是需要教師通過演示來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初步感知,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邏輯思維能力不足,教師可以將課程導入以課件的形式表現出來,將抽象變得具體,也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第三種是以舊知識引入新知識,這種方法在實際操作中最為便捷,可以根據所學內容將有相互關聯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利用學過的舊知識來引入新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數學理論,并給學生以信心。第四種是提問法,教師可以根據新授課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通過找出答案的過程對所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達到了課前預習的目的,也能夠幫助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新課,獲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長方體、正方體的模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并要求學生觀察兩個立體圖形,找出其中的異同點。還可以利用舊知引入新知,讓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與正方形、長方形有關的知識,找出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異同。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學習立體圖形相關知識很枯燥,反而會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出學習興趣。這樣就改變了傳統的課程導入方法,讓學生在創新型的課程導入中走進新知識。
三、進行教材挖掘
為了做好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認真研讀,挖掘出其中能夠進行創新的部分,并在授課過程中合理利用教材。教師可以根據固有的教材內容進行充實,根據每節課所學的知識為學生選擇一些能夠培養思維能力的內容,使數學不僅僅能夠教會學生算數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能夠培養其思維能力。教師還需要挖掘教材之間的延續性,特別是要注意對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將舊知識與新知時聯系到一起,形成完整的數學體系。在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時也離不開新舊知識的銜接,要保證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過的知識,在面對不同的問題時能夠迅速篩選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例如在學習四則運算時,教師不能單純的將眼光放在四則運算上,還應該引導學生對之前學過的加減乘除計算方法進行復習,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單獨的加減乘除計算之后在學習四則運算。這樣就打破了教材的限制,將不同年級所過的內容進行了綜合,不僅幫助學生進行了復習以及舊知識的鞏固,還能夠讓學生更為迅速的接受有關四則運算的法則與方法,是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的體現。
四、數形結合的應用
數學主要包括數字與圖形兩個方面,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需要合理利用數形結合,以一種更為形象化的方式向學生教授數學知識。為了更為形象的將抽象的數字轉化為具象的圖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完成,將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更為簡單。同時數形結合的思維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更好的數學素養,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分數轉化為圖形。例如將圓形設置為單位一,并根據分數對其進行切割,留下需要的部分再進行加減。也可以將單位一設置成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種種事物,將抽象的數字轉化成形象可感的圖形,這樣能夠降低分數加減法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進行更為直觀的思考。不僅達到了教學方法的創新,也提升了教學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在整個數學教學中占據著基礎性地位,需要教師根據課程改革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可以從優化師生關系、做好課程導入、進行教材挖掘、數形結合的應用幾方面來入手,逐步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其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