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 要】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在課堂評價中,教師評價語言作為一種特殊的方式,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語文課堂教師評價語言的作用與原則,在此基礎上,從評價意識、評價對象、評價內容和評價時機幾個方面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師評價語言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評價 語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161-01
語文作為我國的一門基礎學科,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的教育也與教師的職業素養有聯系,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方式已不再向以往那樣只是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價,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激勵性評價的實現要求教師不僅僅只看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但目前我國的一些小學教師對這方面還有所欠缺,需要改進。本文就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課堂中教師的激勵下語言對學生產生的作用以及實施方法進行分析,希望對有關部門解決該問題有一定的作用。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存在的主要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現在老師上課時,特別注重肯定和表揚學生,甚至有些老師面對學生的問題也是一味肯定。一位老師上《小馬過河》,其中的一個環節是老師在指導學生學完小馬和老馬的一段對話后,讓學生談談對老馬的話有什么感受?(文中老馬說:“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你去試一試,就會明白了。”)一位學生回答說:“老師,我讀完這句話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后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自己親自試一試。”老師說:“你說得真好!”《小馬過河》是小學二年級的課文。試想,如果這些只有八、九歲的孩子在上完這節課后,真的做什么事都自己親自試一試,那將引起多少潛在的危險?而教師面對這樣的危險,不僅沒有給出及時的指導(樂于親自嘗試是好的,但也要注意以安全為前提),反而一味地給予肯定。這樣的教師評價語顯然是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的。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進步
在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教師根據一定的標準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對學生的優缺點進行口頭上的價值判斷,在肯定學生成績的同時對缺點提出改進。激勵性口頭評價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著眼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觀察學生的細微變化,尋找閃光點,并及時給予激勵,如:在課堂提問后,學生小明對問題回答的不全面,這時教師口頭評價是"小明同學回答的不全面,請坐下",那么勢必給小明同學造成心理壓力,影響到下面小明的聽課注意力,反之采用激勵性口頭評價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小明同學從三個方面回答了這個問題,非常到位,證明小明同學認真聽講了,不過還有些地方需要完善,希望小明同學再接再厲啊"!這就體現出教師課堂激勵性口頭評價與一般評價的不同。為學生營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激勵學生不斷的大膽嘗試,不斷增強學生成功的愿望,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活動應該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的互動,是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本質,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關鍵所在,課堂參與是相互的學習促進,是探討知識理論的主要方式,學生在課堂參與中既可以提出不同的觀點,也可以提出相反的結論,而教師在與學生互動中,通過正確的引導,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在互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
三、課堂教師評價語言的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學生的思維,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課堂教學評價不僅是一種手段,同時也是一門藝術,能夠吸引學生專注于課堂教學內容的藝術。使用好這門藝術要注意一下幾個原則:評價語言要注意準確,不僅要語音準確、吐字清晰,沒有語病,沒有冗語。在評價語言的應用上要準確、恰當。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都要掌握一個度,表揚過度或者是批評不當都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表揚言不盡實會讓學生產生飄飄然或者是厭惡的情緒;批評使用不當也會使得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受到傷害。課堂評價語言要講究藝術性,所謂的“藝術”就是要求評價語言獨特而有魅力,有創造性和新鮮感,能給學生帶來激動人心的愉悅感,使學生在情感愉悅的狀態下,活躍思維,蹦出智慧的火花。教師評價語言還應該做到因人而異。學生的性別、學業水平、個性特征都不相同,在進行評價的時候要考慮這些因素,教師為了達到學生進步的目的,所給的評價語言自然要具有個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評價語言對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有重要的作用,要發揮好這個作用,教師就必須進行賞識教育。好學生得到賞識的機會多,并不說“差生”與表揚無關。教師也應該“擇其善者而揚之”,只要他們的行為中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教師就應該給予贊賞。
四、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以閱讀教學來說,課標就明確指出:閱讀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因此。評價語在關注學生知識能力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取向。我在執教五年級《木笛》一課時,出示一段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和文字,要求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其中有一個學生這樣說:“看到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心里充滿怒火,將來長大了一定要報仇!”聽到這里我知道是這些圖片資料促發了學生的情感,但是我沒有直接給他鼓勵性的評價,而是做了這樣的追問:“從你的發言中,老師感到那段屈辱的歷史重重地撞擊著你的心靈,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都會象你一樣滿腔怒火。但是老師想知道你報仇的方式是指什么?是以牙還牙,以惡交惡嗎?大家都來思考一下。”聽到我的話,孩子們開始思索,有的說:“不是,我們只有現在好好學習,掌握一定的本領,使我們自己更強大。”有的說:“我們要在各方面都超越他們。”……顯然,這樣的評價語是在引導學生樹立自強的信念,而不是在學生心靈中播下復仇的種子。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對課堂教學起到推動、促進作用,若想充分發揮它的有效性,亟待語文教師足夠重視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這將是一個漫長而久遠的歷程。筆者相信,評價“失語”現象終會徹底告別語文課堂,教師與學生能在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增進彼此間的情感,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梅.語文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18).
[2]周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大學出版社,2008.(19).
[3]方真.中學語文課堂評價語言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