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超
【摘 要】漢字,是一種文化。在漢字學家的眼中,一個漢字就是一個美麗的文化故事,有漢字組成的漢語系統更是一個燦爛的文化寶庫。因此,學習漢字就不應該僅僅是單純的識字了。《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方面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對學習有深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239-02
以往的識字教學中,教師枯燥無味的反復重復“點橫豎撇捺”,不僅學生學得吃力,還經常會有老師訴苦:好多字任你講得口干舌燥,學生還是不容易分清辨認。低年級識字教學一直是困擾教師們的一大難題。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活動具有鮮明的主觀性、具體性、形象性、情緒性、動作性和創造的特點,可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容忽視,尤其是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我們更應選取最佳的識字方法,讓學生輕松進入“識字樂園”,隨境入心,識字無形,有效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效率。
一、遵循認知規律,激發學生濃厚的識字興趣
如何正確引導學生識字?作為教師首先必須了解學生“認字”的心理發展特點。從心理學角度而言,學習是一件緊張而又愉快的事情,既需要認真的學習態度,也需要活躍的課堂氣氛。向學生灌輸或強迫記誦,都是不可取的做法。只有學生對學習漢字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會主動探求識字方法,逐漸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應主要采用一些靈活多變、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方式方法。
1.把識字融入學生生活
有些家庭對孩子的語言環境特別重視,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在家里貼一些識字掛圖,讓孩子時常看看讀讀,這種由經常性行為培養起來的習慣效果很好。如,家長把家中的床、柜子、鏡、書等物品貼上字條,然后要求孩子看、認,時間長了,這種實物與字的關系密切起來,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記住了這些字,如果家長空閑時間多一些的,可以和孩子一起走上大街,看一些廣告牌、商店名稱上的字讓孩子認認,引導孩子去理解,從而加深孩子的認知印象。
2.使識字盡可能日常化
如,兒童熟悉的語音(口語)及生活中常見的兒童熟知用語,以此為載體使識字盡量生活化、日常化,多做一些口頭用語卡片、人物稱呼卡片、實物卡片等。在初次上課時,學生相互不認識,可叫學生用卡片寫上自己的名字,進行自我介紹,可將自己的名字用紙寫好貼在衣服或課桌上,讓學生學著發本子等。這樣一來,學生一下子就掌握了許多生字。這種方式既學了字,又有利于同學之間的了解,是一種非常實用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3.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
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貼近學生實際,講求方法要領。對于低年級段的教師來說,過多給予學生自主的空間,有時會適得其反。因此,必須講究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等要素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首先,要注意突出重點,避免平均用力。一篇課文中的生字有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學,對學生易錯的字,要先進行強調,給學生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對學生特別容易出錯的字,教師可用彩筆標出。其次,要注重隨文識字。學生聽讀、跟讀課文時要訓練指讀,然后讓學生將生字按課文的順序對號入座找到字音所對的字形,手指那個字,眼睛看那個字,做到手、眼、腦、口綜合運用,使學生對生字有個初步的感知。再次,要理序分類識字。教師在教學中,并不一定要按照課文中先后出現的順序來進行識字教學,可按照一定的內容來分類。如,按字形異同分類教學,在《烏鴉喝水》的教學中,就可以先讓學生分辨本課的“烏”和以前所學的“鳥”、“渴”和“喝”的異同。這樣,不但使學生懂得了相似字的不同之處,而且能夠學到了漢字的一般構字特點。最后,在活動游戲中鞏固識字,加深記憶。教師可在學習一單元和一定數量的字后,做一些趣味性的識字游戲,如,摘果子、添加筆畫、猜謎等游戲,使學生在活潑、輕松的氣氛中加深識字。
二、創設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1.游戲教學法
游戲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把游戲引入識字教學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次觀摩活動中,很多老師在教學生字的時候就采取了這樣的教學方法。如,沙坪壩小學的鄭娟老師設計的“采貝殼”、“摘果子”、“找朋友”游戲;梨樹灣小學的朱智慧老師設計的“采蘑菇”的游戲;雙碑小學的徐先老師設計的“我變,我變,我變變變”等游戲,孩子們特別喜歡,百做不厭。這種教學方法寓教于樂,使枯燥的識字過程演變成活潑有趣的活動過程,這不正是孩子們所期盼的嗎?
2.謎語教學法
猜謎語也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它充分滿足了孩子們的好奇心,一旦猜到謎底,能使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謎語幫助識字的方法是很有效的識字方法。如,兒童藝校的張戀老師的拓展活動就是猜字謎,樹人小學的龍琳玲老師就給“團”和“量”各編了兩條謎語請學生猜,學生們都表現得興趣盎然。
在識字過程中,老師們能巧妙地創設情景,使識字教學富有情趣,增強識字課的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幫助學生將抽象的語言符號加以還原,以重新組合、分類體現特點再觀情境。在這樣的教學中,大家可以看到學生的整個身心都投入了學習活動中,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人格的構建。課堂中老師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既快樂又扎實。
3.課件教學法
運用多媒體教學已是二十一世紀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在這次觀摩課的識字教學中,老師們也運用了大量的課件演示,使學生能更直觀、生動、形象地識字,如,樹人小學的龍琳玲老師便利用課件演示了字的組成。她在教“眾”字的時候,用課件演示一個人走在上面,下面兩個人一前一后地走出來,一邊演示一邊向學生解釋,人們用三個人表示人多,學生馬上就答出是“眾”。在小學低段的學生通常以形象思維為主。用課件教學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另外,老師們還用課件來幫助復習鞏固生字。如,做開火車、摘蘋果、采蘑菇、撿貝殼的游戲等等。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