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紅青
摘要:生物是國家規定的一門學科,意義在于培養思維敏捷、動手能力強、觀察細微等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型人才。學好生物,要求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首先,學生需深刻認識到生物對社會、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其次,一個人要做好一件事,必須滿懷信心和熱情。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技能。而目前推崇的素質教育則追求培養各行各業專業性人才,顛覆了以往的“唯分數論”。確實,分數也許是你通往理想大學的南大門,但不能決定一切。教育也講究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服務,開展生物課堂也是為了滿足國家在生物領域研究、發展和突破的需要。
關鍵詞:初中生物;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一、情景教學
目前,課程改革的潮流一浪高過一浪。新課程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同實際生活、實際情景相結合。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將文本知識通過多媒體以視頻、語音、圖像等形式向同學們展示。絢麗多彩的畫面感、生動的語音播報講解極易帶動學生的思維轉動和聯想想象。這樣的課堂不僅讓學生倍感親切和輕松,激發其學習生物的興趣和熱情,還能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總而言之,教師應當明確且深刻地認識到:學校開展生物課堂可能更多的是培養不偏科的高分人才,但是,生物作為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學科,更多的是為了服務于該行業。生物行業領域不以分數選拔人才,而是看重學生對生物有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看重的是能力。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一定要靈活變通。學術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生物也如此。就目前高中生物課堂現狀而言,45分鐘該有的嚴謹的態度和緊張的氛圍一分也不少。然而,這恰恰是失敗之處。語數英、政史地、物化生,無論是哪一門學科,都應該具有一定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這就需要教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配合,情景教學就更必不可少了。我們需要打破常規,改變傳統的生物課堂模式,打造創新型課堂。
二、學生參與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教育的核心。在以往的生物課堂,教師一直占據主體地位,從開堂到結束,自編自演,然后強制性布置一些課后任務,這就算一個完整的教學流程。這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但是也僅限于分數上,在校時期的生物學霸在步入社會無法發揮其“學霸”作用的奇人比比皆是。所幸的是新課改下,加大了對“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宣傳力度,倡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學生開始走上三尺講臺,變身為一個個小老師。這種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學習的被動狀態,以學生為中心的時代真正來臨。總所周知,學習方式很重要。然而,一個良好的學習方式并不人人都有,這就是為什么成績雖有三高五等之分。傳統課堂,學生緊跟老師步伐,臺上滔滔不絕,臺下亦步亦趨。這種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不可忽視其優,同時,也不可否認它的缺陷之處。在我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通往成功最關鍵的一步。其次是態度,端正的態度也會讓人事半功倍。這是學習的兩大秘訣,也是最有利的學習方式。哲學里常提到:實踐決定認識。新課改下課堂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這要求學生通過思考將自己腦海中的東西變之為現實,這就需要在實踐中進行。通過選取樣本、調查研究、設計等實踐,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加深印象,使之真正為己所用。
三、開發潛力
蘇霍姆林斯基告誡人們:“教師要善于在每一個學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發展上最有困難的學生面前,都要向他打開他的精神發展領域,使他能在這個領域里達到頂點,顯示自己,宣告大寫的‘我的存在。”一個人深藏的潛力是無限的,金子需要開發和打磨,學生也一樣。處于初中時期的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強,需要老師指點和發揮其推動力作用。為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判斷,為了挖掘學生最大的潛能,教師應該積極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在課堂上除了傳授知識,還可以利用適當時間和空間舉辦課堂活動,智力游戲就是個不錯的選擇。總之,教師再也不能以成績分數來評判一個人學生的能力,而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長通過一些特定方式使其充分展現和發揮出來。教師要重視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獎罰分明,一視同仁。通過監督和考察學生各個方面的表現,來評分。當然,不能把范圍僅限于班級。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乃至省級縣級國家級的活動,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還可以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屬于自己的舞臺上發光發亮。
生物課程和語數英等萬年不變的主科一樣,需要被重視、被關注。培養生物領域人才對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的生活與之息息相關。所以,這不僅僅是一個學校的問題,教育的問題,更是民生的問題。新課程改革為它的發展與完善創造了機遇,同時也充滿了挑戰。國家教育應該抓住機遇的尾巴,積極面對荊棘和挑戰。傳統的課堂需要改革,生物教學需要創新和與時俱進。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是勢不可擋的趨勢,教育改革應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工具,豐富課堂形式,活躍課堂氛圍,積極打造出高效課堂,推動素質教育的普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光明.《課程改革我們追求什么——對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思考》,《兵團教育學院學報》 2006年6期
【2】張毅.《淺析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教學評價》,《讀與算》 201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