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衛峰
摘要:德育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要積極探索,不斷尋求新的教育方法,才能適應新的教育形勢,培養出健全成長的學生。
關鍵詞:中學生;德育教育
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時期,然而,由于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容易受各種思想的影響。對此,學校必須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始終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以素質教育為總體目標,提高學校教育的效能,正確處理德育和智育、體育、美育的關系,把德育研究與德育教育緊密結合,把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作為工作重點,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
一、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不利因素
在當前對外交流日益擴大、通訊傳播技術日新月異、社會活動日趨多樣化的社會氛圍中,社會各方面的假、丑、惡現象直接沖擊著中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了許多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社會利益分配不均和價值觀念的扭曲,造成了部分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失衡,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等與時代進步相違背的錯誤觀點,受此影響,造成了部分學生的厭學甚至輟學。二是受眼前經濟利益的刺激,“一切向錢看”,急功近利,影響著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三是音像、書刊、舞廳、電子游戲等社會生活及娛樂環境存在的“病菌”,嚴重侵蝕著學生的心靈,影響著他們的思想、生活和行為方式的正常發展。四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觀念,使得一些家庭只關注孩子文化課的分數,一有進步,便以物質獎勵刺激學生;相反非打即罵,很少關心學生的精神世界,這種錯誤理念,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發展。
二、提高當代中學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作為教育工作者,決不能在困難面前退縮,而應迎難而上,以昂揚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認真加強和改進德育教育工作:
1、班主任應充分了解學生,對癥下藥
這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首要條件。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班主任工作才有針對性、實效性,才能避免工作的盲目性、簡單化和一般化。了解和研究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基本特點”。我們應該在接一個新班時,會要求每位學生填寫自己的家庭情況和個人介紹,以及學生的特長及學習成績,通過這個方法來了解新學生的特點,為以后做思想工作奠定基礎。另外,班主任要掌握和了解當代學生的生長特點和心理特點,由于學生還處于生長、發育的第二高峰期,這個時候會表現出以下特點:對物質的要求提高不少,但是還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雖然自我意識變強,但還是比較依賴家長和老師,我們只有在徹底掌握他們的這些特點,在教育學生時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進而提高教育效率。由于學生思想的多樣化,所以班主任應該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對癥下藥這樣效果會更好。例如:對上課不聽講、做與課堂無關的事,甚至完全不考慮他人感受的學生,我通過與他們多次談話,深入剖析其中的利弊,使學生主動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對集體意識淡薄,對班集體各項活動不聞不問,不參加,不關心的學生,對他們進行集體主義觀念教育,可以大到國家,小到家庭或個人,使其具有“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的思想;對經常遲到、無故請假、不愿學習,對自己放縱,意志品質不高的學生。主要教育他要認識到“要成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進而幫助學生塑造一個健康向上,樹立榜樣的新形象。
2、采用多種有效形式來加強德育教育工作
目前的德育教育工作也不能忽視課堂教學,因為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中最基礎、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因為課堂教學能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集中傳遞古今中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多種多樣的精神文明內容。對此各科任教師要立足課本,掌握學科特點,抓住學科優勢,將學科中可以發掘出的德育內涵寓于本學科教學過程的始終,使德育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此外,學校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用走出去(如到企業、帶基層、到農戶等)、請進來(如請先進模范人物作報告、請有過失青少年現身說法、請心理老師作輔導等)等多種方式來加強德育教育。通過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道德素質。
3、建立健全學校到家庭的德育教育
新時期的學校德育教育工作必須納入社會大體系,全社會都要重視、關心和支持學校的德育工作。通過弘揚社會正氣,振奮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為學校德育教育營造一個奮發向上的氛圍。學校、家庭、社會要相互配合、協同作戰。以家長委員會,警校掛鉤等多種形式,拓寬德育教育渠道。學校黨、政、團、年級組、班主任、科任教師齊抓共管,步調一致,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格局,使新時期的德育工作有地位、有形式、有措施。另外加強中學德育工作要強調從小抓起。有位教育家說過:人的品行的形成主要在12歲之前,12歲之前孩子主要在家庭和小學渡過。因此,為了降低中學德育工作的難度,必須要成立家長學校,讓家長教育孩子,把孩子學會做人放在第一位。
三、計劃管理,形成序列
實施培養“四有”新人的目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學校制定了德育工作目標后,還必須擬定切實可行的計劃組織實施。無計劃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是難以收到實效的管理。我們一方面制訂德育工作的長期計劃,規范德育工作行為,實現終極目標;另一方面,我們還制定了短期工作安排,一個階段突出一個工作重點,一步步地落實,形成序列;再一方面,學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在學校德育工作計劃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具體工作實際,制定出詳細、具體、實用的部門、班級和個人德育工作實施計劃和方案,進一步落實學校德育工作目標,計劃管理,操作性強,扎實有序。
四、學校、家庭、社會在教育方面要形成合力
素質教育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這促使學校、家庭、社會三股教育力量必須要形成合力、相互促進,才能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這首先要求學校的德育教育應該在不改變育人方向的前提條件下,根據學生實際來制訂德育實施計劃、開展德育活動。其次務必抓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根本,其直接影響著學校育人的成效。所以指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更是迫在眉睫。三是社會大環境的改善,作為德育工作者必須強烈呼吁政府部門,整頓社會大環境,創造健康的育人氛圍。
參考文獻:
[1]崔世斌.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加強學生德育教育[J].新課程(上),2013(03).
[2]張瑩霞.對中學生德育教育先行的思考[J].教書育人,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