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妮
摘要:在中年級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曾指出:書聲瑯瑯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征。朗讀是讀者與作者的一次次心靈溝通,應設身處地,讀出作者當時的情感,讀出自己的理解。我國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就主張: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復精詳”、“誦之宜舒緩不迫,字字分明”。可見語文教學中要強化學生朗讀能力的基礎訓練,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這也是語文素養的重要體現。本文就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進行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
利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朗讀興趣,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總結朗讀方法。把學生的讀書活動取名為:“美每朗讀”,寓意同學們讀書要讀得開心,開心地朗讀,每天堅持,做一個健康快樂、有文化素養的小學生。
一、立足課堂,打好朗讀基本功
(一)初步朗讀,做到“六不”
小學語文通常第一課時的朗讀要求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布置預習作業時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朗讀,并提出朗讀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不重復、不讀破、不唱讀”,打好朗讀的基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上,要精心設計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朗讀重點段落或難的句子,不僅要把冗長的問題和花哨的形式都轉化為有效的朗讀,還要指導學生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抓緊課堂的40分鐘,將個別指導與整體指導相結合,由點到面,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朗讀能力,基礎打牢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水到渠成了。
(二)范讀引領,模仿入境
教師的范讀在課堂上尤為重要,可以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讓學生模仿;可以給學生啟發,帶領學生走進課文情境;可以讓學生學會傾聽,與文本對話,感悟其中表達的中心思想。兒童期開始學生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模仿能力,再加入自己的感悟,其朗讀水平不亞于老師。我在教學《槐鄉五月》這課時,配上音樂和圖片進行范讀,把學生都帶進了槐鄉,當讀到一群熱情好客的孩子時,他們都會心地笑了,當讀到香噴噴的槐花飯時,他們都流露出了饞的表情。輪到學生讀時,大家讀得可帶勁了,深情并茂地展現了槐鄉美景和孩子的天真活潑。“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
(三)形式多樣,愿讀樂讀
朗讀時,我們通常采用多種形式,有指名讀、集體讀、開火車讀、小組比賽讀、男女生分讀、配樂朗讀、表演讀、分角色朗讀、師生配合讀等。為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課堂上朗讀形式要多樣化,朗讀對象要多元化。但是,也不能純粹的為了讀而讀,教師應該在每一次朗讀中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有層次性,學生在每一次的朗讀中都有明確的目標,從而做到讀中悟,悟中讀。
(四)注重評價,讀中求新
朗讀評價通常采用生生評價、教師評價。學生之間評價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幾個方面來考慮,即正確性、流利性、語速快慢、停頓是否恰當、是否有感情、有沒有抓住重點詞……如果在課堂上注重指導學生間朗讀評價,相信在互評中學生就能初步掌握朗讀技巧,不斷提高朗讀水平。同時,要引導學生多發現同學的閃光點,善于學習借鑒,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給同伴指出改進的方向。而作為教師,更加不要吝嗇表揚鼓勵,眾所周知,優秀的孩子是夸出來的。教師的評價要講究語言藝術,評價語要有指向性,有明確的內容。例如:“讀得真好!你真棒!”這類評價語比較空洞,缺乏指向性。如果是寫景文,不妨可以這樣評價試試:“你真會讀書,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的情景。”“你的朗讀把我們都帶入了一個詩情畫意的情境。”“你把‘XX這個詞讀出了畫面感,讓我們體會到了……”對孩子的回答給予及時的評價,多一些微笑和鼓勵,那么孩子在表揚中得到了肯定,樹立了信心,以后在朗讀方面會更有興趣,更加努力。
二、細化要求,策略指導
在課堂上,教師要改變傳統觀念,不要一味講解,應該貫徹“以讀代講”“以讀促講”的語文教學理念。一篇文章由字、詞、句、段、篇構成,指導學生把字音讀正確是最基本的;其次,要把詞形象化,在幫助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從而讀出詞的意境。例如在教學《槐鄉五月》一文中“瑞雪初降”“白茫茫”時,首先引導學生想象下雪時的情景,進而聯想到槐花的又白又多,體會這兩個詞的美妙意境,相信學生讀起來時就會有畫面感,自然就讀得好;再次,把句子生動化,在讀好關鍵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注意長句子的停頓,關鍵詞的重讀以及把握好語調,在聲音上亦有所體現,或抑揚頓挫,或輕重緩急……語調掌握得越好,越能體現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最后,把篇完整化,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分析,弄清作者表達的中心思想,領悟整篇文章表達的情感,來奠定整個朗讀的情感基調。
三、不同文體,分類指導
寫景狀物、優美散文等文質兼美的文章,如《西湖》《九寨溝》等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再現畫面,并配樂將學生引入文本情境或教師范讀,激勵學生創造性朗讀。《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黃河的主人》等含義深刻的文章,學生理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問題,對于這類文章,可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段,幫助學生理解。《花瓣飄香》《李時珍夜宿古寺》等對話類文章,指導學生抓住人物性格身份,再現生活情境。《蒲公英》《九色鹿》等童話故事類文章可運用夸張演繹的方法來進行創造性朗讀。《航天飛機》《小稻秧脫險記》等科學小品文可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體會人物特點,進行表演式朗讀。
四、朗讀貴在堅持
哲學家卡萊里在書中寫道:“首先要做的事不是要去看遠方模糊的目標,而是要做手邊最具體的事情。”學生的朗讀水平如何提高,教師要把目標具體化:每節課前十分鐘練習朗讀,每天就練習讀好一個句子。每天晨讀課都要誦讀經典詩文。每天下午第三節課去圖書室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用喜歡的方式讀。每天晚上睡覺之前跟父母聊一聊今天讀了什么書,有哪些進步。每周寫一篇讀書筆記,以寫促讀。每月舉行一次朗讀比賽,引入競爭機制。每學年至少讀三本書,海量閱讀拓寬知識面。
五、小結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心感受課文,注意把握朗讀的語氣、語調、聲音高低等,從而體會文中人物的情感。教師要做好范讀,起到榜樣的作用,利用小學生善于模仿的特點,引領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朗讀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教師要側重教給學生感悟的方法,并鼓勵學生長期堅持,從而愛上閱讀,愛上語文這一學科。
參考文獻
[1]郭麗君.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5,36:110.
[2]劉玉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J].學周刊,2015,11:173.
[3]汪志忠.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作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5:8.
[4]岳莎莎.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問題與策略探究[J].才智,2015,20:216.
[5]石建善.淺議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5,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