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煉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素質教育的理念也發生了改變,新時期的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德育指的是對學生思想觀念和道德情感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必須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涯的各個階段。本文從小學英語教學出發,分析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德育
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的主要內容
1.了解西方的文化禮儀
在小學英語教材的選擇方面,應該注重突出西方的文化禮儀。當前很多小學英語教材的內容都是從簡單的英語問候、英語對話等展開的,其中凝結著西方國家的社會習俗、語言習慣、思維方式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發掘其中的文化內涵,比如日常的禮貌用語、節日問候,以及不同環境和情況下應該使用的對話方式和內容等,這些都是學生了解西方社會環境和文化內涵的最初的渠道,也有助于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掌握一些說話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社會性。
2.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進行知識的積累,還要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這也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充分結合和把握英語教材的內容,可以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來對學生如何養成學習和生活的習慣進行教育和引導,這不僅依賴于教師對課堂教學資源的運用,還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改進教學方式。比如,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針對課堂內容進行獨立思想、小組合作探究。以“郊游”這一模塊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共同完成各項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之間互相合作,開動腦筋,并對自己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展示。在學習“作息”這一模塊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講述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重要性,這樣不僅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生活方式,還能夠使英語學習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得更加密切,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積極性。
3.感悟社會美德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學生掌握了多少課本知識、提升了多少分數,而是在于能夠通過各種教育活動來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人生、正確認識社會,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這也就進一步體現了美德的養成對學生成長和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教材內容中都體現著不同的美德情懷,有的是關于樂于助人、有的是保護環境、還有孝敬父母等,這些都是美德的不同情況下的具體體現,是英語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教學資源。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對這些深層的社會美德一帶而過,而是在講述英語知識的同時,向學生講述美德在社會生活、個人成長中的體現和重要意義,建立起學生對社會美德的認識和啟蒙,教導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個人品質,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措施
1.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感悟
德育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以小學生的心智水平理解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心理特點,采取合適的方式來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和感悟到德育的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改進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課前充分領悟教材中德育的體現,然后設計具體的教學情境將教材內容中所體現出來的德育內容展示出來,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在理解了德育的同時,學會在現實生活中該如何去做。比如,在學習最基本的英語問候、禮貌用語這一方面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練習,讓學生從最基本的“Hello”、“Nice to meet you”、“May I use it?”等練習起來,逐漸熟悉其西方的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了解不同情境下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的選擇。同時,還可以將英語學習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在講述交通規則的英語內容時,教師可以將交通等三種不同的顏色向學生進行說明,并在課堂上模擬交通燈的不同情況,讓學生根據交通燈不同的顏色做出選擇。這樣的情境教學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現實生活的理解,逐步讓學生在感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同時能夠培養起一些基本的社會常識,掌握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健康成長。
2.教師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品質建設
在小學教學階段,教師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影響作用非常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判別能力還很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往往能夠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因此,在新時期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更加注重自身的道德品質建設,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新時期的小學英語教學已經不再僅僅限于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講解上,更加注重的是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所以實際上,新時期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是集語言、藝術、表演等為一體的綜合的教學活動,這也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小學英語教師作為小學生英語的啟蒙者,應該在英語課堂上做出創新,增強英語學習過程的趣味性,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保持熱情和積極性,這樣有助于學生后續對英語的學習。其次,教師要注重對個人品德的建設,小學生在逐步的成長中會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漸形成對社會的認識,教師要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品德和行為表現對學生發揮出積極的、正面的影響作用。最后,教師要注重調節自己的情緒,在課堂教學中保持活力和熱情。教師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主導著整個英語教學課堂的氛圍,進而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狀態和情緒。
3.深刻挖掘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多數小學英語教材在內容的設計方面,都充分考慮到了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理解水平,在當前素質教育不斷優化和發展的條件下,小學英語教材的內容也在不斷做出調整,更加注重同社會生活的結合,更加突出了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學習“thank you”、“please”、“sorry”等禮貌用語的時候,要注重教導學生養成文明禮貌的語言習慣和行為方式;在學習“May I use it?”、“Can I help you?”等求助方式時候,可以教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樂于助人,并且在自己遇到困難時要敢于向別人求助,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合作精神和團結意識等等。小學英語教材中的這些德育素材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重要教學資源,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并將其灌輸到日常的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其道德觀念。
4.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充實的課外活動
各項教學目標和效果的實現都需要做到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的結合。為了保證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真正發揮了價值,也為了確保小學生在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中有所收獲,教師可以針對德育這一主題、以英語學習和運用為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英語課外活動,保證這些活動能夠體現一定的實踐性、創新性和趣味性,使得學生不僅能夠積極參與到各種活動中,還能在活動中有所收獲,將英語的學習同道德品質的培養結合起來。比如,可以讓學生在母親節、父親節到來之際親手制作英語賀卡,以表達對父母的愛和感激之情。通過類似這樣的活動,可以鍛煉到小學生的英語能力,引導學生去感悟生活、了解社會,教導學生養成尊老愛幼、樂于助人、愛護環境等品質,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小結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不僅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生個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去發掘潛在的德育教學資源,并將其滲透到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能夠獲得人格和道德品質上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影.讓小學英語教學與德育教育同行[J].中國培訓.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