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紅
【摘 要】德育工作是中學教育機構中的重要工作,其管理效果的優劣對德育教學有效性的高低產生直接影響。但是,在全新的多媒體時代,傳統的中學德育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的管理需求與管理特點,難以為中學生德育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本文就新媒體時代中學德育管理工作策略,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中學;德育管理;有效策略
在新媒體時代,隨著手機、平板電腦、計算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應用,中學生也已經成為“低頭組”大軍中的一個群體。這就需要中學德育管理工作人員也應與時俱進地將微信、微博等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使得師生之間及家校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更為暢通與便捷,可擴大學生的交往圈子。另一方面,微課作為新媒體時代德育管理工作的一種新形式,可擴大學生視野,創新德育管理的方式與方法。但是,由于新媒體時代的網絡環境呈現出多元化特點,各種思潮與觀念對中學生的思想意識進行侵蝕,不利于德育效果的優化。那么,在新媒體時代如何有效開展中學德育管理工作,是管理人員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
一、加強行政機構監管新媒體德育的力度
構建健全的監管制度體系,保證新媒體德育管理工作的體系化與規范化開展,是提高新媒體時代中學德育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基礎與前提。而監管力度的有效性與恰當性與否,對中學德育管理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產生很大影響。在建立新媒體德育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點:①應推行新媒體時代信息追責制,將對信息的落實、發布及甄選等相關步驟落實到明確的個人身上,一旦出現問題就可精準而快速地掌握相關責任人。②應依據實際特點逐漸完善信息管理相關制度,保證信息資源都能得到恰當升級閱讀權限、刪除不良信息、更新信息資源等。③在中學生校園網中應設置專門的“過濾凈化器”,將網絡中不良信息都及時過濾掉,確保校園網上的內容都具有積極向上的特點。
二、重視新媒體時代德育管理的法制建設
以法律的視角與高度監理新媒體時代德育管理制度,是中學德育教育管理工作順利、高質量開展的依據與保障,有助于德育管理效果的顯著優化。在具體的新媒體時代德育管理法制建設工作中,應做好以下幾點:①建立完善的新媒體法規法律制度,使得德育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我國是典型的法制國家,而在新媒體時代相關部門應充分重視與德育管理有關的法制建設,特別是應制定出一套針對中學生的、行之有效的對新媒體使用者言行進行規范的法律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德育管理人員依據這些制度內容對學生進行監督與管理,才能使得使用新媒體的行為更為規范。②大力宣傳新媒體相關法規制度,使得中學德育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借助在社會與學校大力宣傳與新媒體使用規范有關的法律制度,讓制度內容深入到各個階層人士的心中,特別是正處于觀念意識形成關鍵時期的中學生心中,使得他們從小就有很強的遵紀守法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使得他們的使用新媒體的過程中主動規范自己言行,逐漸養成文明使用新媒體的習慣。
三、凈化新媒體時代特有的不良社會風氣
在新媒體時代社會風氣是促進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核心影響因素,對國家的安全與健康發展有深遠影響,并對中學生的思想意識與觀念習慣有著不可低估的滲透作用,因此要想有效提高新媒體時代中學德育管理工作實效,就需要凈化該時期特有的不良社會風氣,努力為學生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德育環境。在實際操作中,應做好以下幾點:①抵制犯罪行為倡導文明行為。以移動終端為主的新媒體對公眾的生活及工作產生了全面而徹底的影響,“低頭族”隨處可見,這也是新媒體時代特有的不良風氣。要想營造出更有利于中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風氣,就需要全社會攜起手來科學使用新媒體,讓其在真正需要的時候充分發揮作用,并且時時刻刻被新媒體所牽制。另一方面,對使用新媒體人群的各種言行進行規范,倡導文明使用,如果新媒體使用者使用了大量的低俗語言,那么會導致未來的社會風氣會更加低俗。并且,應嚴厲地質借助新媒體開展各種違法行為,努力將新媒體時期的各種不良社會風氣凈化徹底,最終為中學生營造出更為積極的成長環境。②以新媒體為工具全面傳播正能量。在新媒體時代,構建有序、向上、健康的網絡環境是推動中學德育管理工作高質量開展的基礎與保障。比如,在新媒體上規范網絡語言、傳播正能量,就可將不良風氣有效肅清。因此,新媒體使用人員應理智闡釋自己的觀點,明確如果做出不良舉動要承擔后果,使得理性負責成為新媒體使用者實現自我管理的有效形式,逐漸將文明使用新媒體內化為一種良好的素質。新媒體使用者可利用新媒體傳播一些充分正能量的資訊,使得這些資訊都能成為引導中學生觀念意識形成的導航燈。
總之,德育是培養中學生正確的觀念意識及行為習慣的有效方式與主要途徑,而加強德育管理工作是切實優化新媒體時代中學德育教育效果的保障。因此,學校應全面了解新媒體時代德育工作新特點,主動探究有效的德育管理方法,努力與社會各階層聯手共同為德育管理工作效果的優化創造條件,最終為中學生營造出有助于他們健康成長與成才的德育環境。
參考文獻:
[1]劉佳慧.新媒體時代中學德育管理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