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球運動作為一種休閑娛樂的健身運動項目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注,并且投身其中進行廣泛開展,深受人們喜歡。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擺在眼前,網球運動帶來的運動損傷同時影響著人們對網球的喜愛。為了讓網球運動更好的開展起來,了解運動損傷的原因和預防方法就變得十分重要。本文在閱讀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總結網球運動損傷的部位和類型,并提出預防措施,為進一步推動網球健身項目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網球;運動損傷;預防
1前言
1.1選題依據
網球運動是一項對體能、技戰術運用和心智能力等方面要求非常高的一項技能主導類的隔網對抗性項目[1]。同時集力量、耐力、靈敏、速度、柔韌、爆發力等各種素質于一身,還兼有競技性、健身性、休閑性、社會性等社會價值[2],因此深受人們喜愛。鑒于網球運動的技術特點,因此對網球健身者的技能體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的達到健身的目的,減少運動損傷,就要進一步了解網球運動,掌握網球運動損傷的原理及預防,以便更好的享受網球運動帶來的快樂,達到健身娛樂。
1.2運動損傷的概念與分類
1.2.1運動損傷的概念
運動損傷是指在體育運動中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壞和生理上的紊亂。主要發生在人體運動機能系統,但也時常發生在血管和神經系統[3]。運動損傷與運動項目及動作特點密切相關,同時也與訓練水平、強度、運動環境與條件等因素有關。
1.2.2運動損傷的分類[4]
1.2.2.1按受傷組織結構分類
分為皮膚損傷、肌肉、肌腱損傷、關節軟骨損傷、骨及骨骺損傷、神經損傷、血管損傷、內臟器官損傷。
1.2.2.2按傷后皮膚、黏膜是否完整分類
開放性損傷:傷后皮膚或黏膜額完整性遭到破壞,受傷組織有裂口與體表相通。如擦傷、刺傷、切傷、撕裂傷及開放性骨折等。
閉合性損傷:傷后皮膚或黏膜仍保持完整,受傷組織無裂口與體表相通。如挫傷、關節韌帶扭傷、肌肉拉傷、閉合性骨折。
1.2.2.3按損傷的病程分
急性損傷:直接或間接力量一次作用而導致,傷后癥狀迅速出現,病程一般較短。
慢性損傷:按病因分為陳舊傷和過勞損傷兩類。如果急性損傷沒有得到及時良好的治療,可能轉變成慢性損傷。
2網球運動中的損傷類型
大量文獻資料都是從開放性損傷與閉合性損傷兩方面區分網球運動中的損傷。并且在雷震洲[5]研究的大眾網球運動損傷中顯示,閉合性損傷的比例要遠遠大于開放性損傷,并且以慢性損傷較為常見。
2.1開放性損傷
網球運動中的常見開放性損傷包括擦傷和水泡等。主要原因可能是球拍的握柄處過于粗糙,在持續完成動作的過程中,與握拍手的摩擦過多,導致大拇指、食指以及虎口處出現磨損,也可能是大范圍的跑動救球過程中摔倒導致擦傷。這些傷口要及時進行處理,以免造成傷口發炎或引起水泡。
2.2閉合性損傷
網球運動中的閉合性損傷主要分布在肩部、肘部、腕部、腰背部、膝蓋以及腳踝處。據調查,優秀網球運動員的腰背肌損傷為主要的損傷部位。分析認為這主要是由于業余愛好者和專業運動員在技術動作的理解領悟上存在較大的差異,發力部位前者以腕部肘部損傷為主,而后者以慢性勞損為主[6]。在大學上網球運動調查中顯示[7],大學生多以關節扭傷的損傷為主,可占到40%多,肌肉拉傷次之。這些肌腱、韌帶的損傷與練習或賽前沒有進行充足的熱身活動有關。
3與網球運動密切相關的運動損傷
3.1肩部損傷
肩關節由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球窩關節。肱骨頭呈球形,面積大,關節盂為橢圓形淺凹,面積小,僅能容納關節頭的1/4~1/3。關節囊薄而松弛,關節本身的韌帶少而弱,因而是人體最靈活、穩固性較差的一個關節[8]。
在網球運動的每一次的快速揮拍與發球過程中肩關節需要高速旋轉,肩袖肌群和關節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刺激,如此反復就容易出現過勞性損傷。發病過程開始主要是肩袖肌群疲勞和力量不平衡、肩胛骨穩定性下降、后關節囊緊張等,隨后出現關節受力改變,進一步加重以上情況,最終將會出現肩袖及其肌腱的損傷、關節盂唇的磨損以及肩關節撞擊綜合征等常見問題[9]。
為了防止肩部損傷,可以適當增加肩部肌肉力量平衡的練習,注重關節活動范圍的保持,以及肩胛骨穩定性的加強與保持。對于肩部柔韌性應多加訓練,包括大臂環、上舉、側舉和彎腰側舉[10]。
3.2肘部損傷
網球肘是網球運動中最常見的運動損傷,損傷部位在肘關節的內外側,多數為“肱骨外上髁炎”[11],又稱“網球肘”,主要是由于在反手擊球時,依靠腕關節背伸發球的錯誤動作或者在擊球后握拍手肌肉持續緊張而導致運動員的伸腕肌群肌腱長期受負荷刺激而出現腱止點處的損傷。
肘關節內側常見的損傷叫“肱骨外上髁炎”,在網球運動中肘內側韌帶和內上髁在擊正手上旋球、切球、發球時,前臂旋轉及屈肌收縮使得肘內側承受負荷增加,長期大強度的訓練與比賽后出現損傷[12]。
肘關節是由肱骨下端、橈骨小頭、尺骨上端及周圍韌帶所構成的復關節,它包括肱尺關節、肱橈關節和橈尺近側關節三個關節。肘關節關節囊前后壁薄而松弛,四周有尺側副韌帶、橈側副韌帶和橈骨環狀韌帶起加固作用,肘關節有伸屈和旋前旋后運動,而無內收外展的運動[13]。由于肘關節的韌帶的力量比較薄弱,當有強烈的外力作用時,肘關節就會被迫的外展內收,容易引起韌帶的過度牽拉,從而導致肘關節的韌帶受傷。握拍的方法錯誤或者拍弦太緊時,都比較容易使肘關節發生損傷。其中,錯誤的動作對肘關節的損傷影響最大[14]。
預防肘部損傷主要是練習正確的擊球動作,進行前臂肌肉力量練習及牽拉,必要時注意球拍和拍弦的選擇[15]。
3.3腕部損傷
解剖學上,手腕分成兩個腕骨列,兩者有幾何結構和內在的不穩定性。穩定性由一系列內部和外部的韌帶提供。主要的外部韌帶位于手腕的掌側,包括橈舟頭韌帶、橈月三角韌帶和橈舟月韌帶。尺月韌帶和尺三角韌帶也有助于固定腕骨中的手掌尺側。另一條韌帶一“V”形骨間韌帶,連接近側列腕骨,從頭狀骨延伸至三角骨和舟狀骨。內部的韌帶起到把腕骨連接在一起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舟月骨間韌帶和月三角骨間韌帶,它們連接著近側列腕骨[16]。
網球運動中腕部損傷的原因是過量使用腕部造成的勞損,特別是不規范的動作帶來的大負荷刺激導致。另外,大力擊球時空擊、力量練習不正確或者摔倒扭傷也可導致腕部損傷[17]。
預防腕部損傷主要是改正技術動作,減少手腕的過度使用;避免空擊球動作,另外加強手腕的力量訓練,也可以使用手腕護具。
3.4膝關節損傷
膝關節是人體結構中最復雜的關節。它由股骨下端關節面、脛骨上端關及髕骨關節面組成。股骨內外側髁關節面呈凸橢圓形,脛骨內外側髁關節面為面狀,它與股骨髁關節面曲率不相應,故在股骨、脛骨髁關節面間有半月板存在,使之形狀吻合[18]。從膝關節的結構上來看,它缺乏固有的內在穩定性,而且膝關節上下杠桿長[19],膝關節負擔比較大,需要肌肉和韌等結構的固定。膝關節承受著網球運動中的各種動作以及人體的重量,所以在對抗中對膝關節的損害較大。
網球運動中應注意保護膝關節,避免損害大的技術動作,同時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鍛煉,以及運動后的放松牽拉練習,也要注意糾正錯誤動作。
3.5腰背部損傷
腰部損傷主要是筋膜勞損[20]。過度伸展是造成腰背部損傷的主要原因[21]。其次包括網球單邊運動特點導致腰部與髖部左右肌群力量與柔韌不對稱,最后引起腰椎骨盆受力不均衡而出現損傷。腰部損傷主要出現在高水平網球運動員身上。
預防損傷以加強腰背部肌肉力量與柔韌練習為主,并且使左右受力均衡,避免長時間的練習高發球和過頂擊球的動作。
3.6踝關節損傷
踝關節由脛骨下關節面和脛、腓骨的內、外踝關節面與距骨滑車構成屈戍關節。關節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關節頭前寬后窄。踝關節的內側有內側韌帶比較強大,限制足過度外翻。外側有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后韌帶,但都較薄弱。由于外踝低、內踝高,韌帶內側強外側弱等原因,足的內翻幅度大于外翻[22]。
踝關節最常出現的損傷是踝關節扭傷。主要原因是過度使用與肌肉疲勞,以及局部肌肉不平衡,生物力學異常[23]。網球運動要求大范圍跑動和小步的急速調整步法,對踝關節的負荷要求極高。
預防主要是加強足外翻與背屈力量,加強小腿三頭肌的離心力量,適當的增加協調靈敏性訓練和平衡穩定性練習。
4網球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
4.1做好充足的準備活動
網球運動開始前為避免運動損傷,不低于30分鐘的熱身活動是十分有必要的。準備活動能夠適度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機體的生理機能迅速達到適宜狀態,而且能夠克服內臟器官的惰性,增強氧的運輸能力[24]。所以在正式開始活動前要進行慢跑、全身肌肉拉伸以及小范圍的對拉球等活動,減少運動損傷。
4.2選擇合適的裝備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要想在網球運動過程中取得理想效果,減少運動損傷,還要根據自己的動作特點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裝備,尤其是網球拍的選擇。例如球拍的重量要適宜能夠吸收反向作用力[25],球拍的握柄粗細要適合自己的手,拍弦的磅數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同時球拍也要有良好的減震效果。有調查結果顯示,因場地裝備不配套引起的損傷占18.3%[26]。
4.3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技術動作的學習主要包括泛化、分化、自動化三個階段,只有經過這三個才能形成自然合理的技術動作[27]。網球運動者要了解網球運動中各項技術動作的生物力學特點以及動作原理,只有這樣才能對網球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所以,網球運動中需要專業教練的指導,糾正錯誤的技術動作,避免網球運動損傷。
4.4良好的心理素質
造成運動損傷主要由喚醒水平、焦慮、注意力和自信心等心理因素影響,這個觀點是李思民同志指出來的[28]。他舉例說情感的大起大落,如當運動員帶著焦慮、膽怯或是憤怒的情緒進行比賽時,他們信息的獲得將會收到抑制,同時注意力的廣度與持續性會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使視野變的過于狹小,從而出現不自知的技術動作變形或不協調,最終產生運動損傷。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避免運動損傷的一個因素。
4.5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參加網球運動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減少運動損傷的必要條件[29]。網球運動激烈的隔網對抗特點對運動者的身體素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要在不斷地跑動中隨時急停、變向還要同時完成合理的擊球動作,在這些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這就需要運動者具有全面的良好的身體素質。另外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加強力量、柔韌、協調性、靈活性等方面的訓練。
5總結
我國已經正式進入到全民健身時代,全民健身運動需要國家的支持,需要科學理念的更新,更需要體育運動知識的傳播和發揚。網球運動的優勢決定了網球運動的受眾性,在運動過程中,避免損傷才能夠真正起到鍛煉身體、修養身心的目的。網球運動的研究也要緊跟時代發展,不斷總結經驗,創建網球運動發展的新空間。
參考文獻:
[1]倫斯特倫.網球(運動醫學與科學手冊)[M].徐國棟,譯.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8).
[2]韓奇.網球運動損傷現狀分析[J].運動,2015(8):141-142.
[3]石作礪,于葆.運動解剖學.運動醫學大辭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52.
[4]姚鴻恩.體育保健學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51-252.
[5]崔陽陽,雷震中.關于大眾網球運動損傷及防治措施的研究[J].運動科學,2015(7).
[6]矯瑋.運動損傷學雙語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35-42.
[7]翁喆,周學軍.大學生網球運動損傷及預防的調查研究[J].運動人體科學,2013(6):22-23.
[8]運動解剖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9]曲綿域,于長隆.實用運動醫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
[10] E.保羅·勒特爾,馬克·S.科瓦奇.網球運動系統訓練[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11]張威.淺談運動損傷中網球肘的成因、預防與防治[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3(4):33-34.
[12]網球運動教程編寫組.網球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3.
[13]方小強.淺談網球運動中網球肘的成因及防治[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2):174-175.
[14]洪家云.試論網球肘的成因、診斷、預防與治療[J].浙江體育科學,2001(2):55-57.
[15]郭照德,張歡.“網球肘”患病情況調查及其損傷形成的解剖學機理與預防對策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12(1):93-94.
[16]楊亞琴.運動康復[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
[17]林金龍.網球運動的常見運動損傷及防治[J].運動人體科學,2014(12):16-17.
[18]盧義錦,姚世碩.人體解剖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8-100.
[19]韓奇.網球運動中膝關節損傷機制及干預策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5.
[20]楊金鳳,周繼旺.高校網球教學中損傷的產生及預防的研究[J].科教文匯,2012(3).
[21]石永秀,王俊瑞,張獻浩.我國青少年男子網球運動員腰部損傷現狀調查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9(3).
[22]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解剖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23]呂洪波.網球運動中下肢部位損傷的原因與防治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4(5).
[24]鄧樹勛,王健,喬德才.運動生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43-344.
[25]王俊杰.淺析網球運動常見的運動損傷及預防措施[J].青春歲月,2012(03):291-192.
[26]郗鵬.大學生網球運動損傷的現狀及預防[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4(5):369-370.
[27]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8]張力為,毛志雄.運動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張雪潔(1991.12~),女,山東省泰安市人,研究生,漢族,研究方向:身體健康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