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海威
[摘要]通行的國際商法教材主要是針對有一定法學基礎的學生,所以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沒有編入一些基礎概念。賀州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前并沒有相應的法學基礎,因此形成了空白。針對此情況,對學生進行基礎概念空白的填補顯得十分必要。通過教學實踐發現,通過鋪墊式教學,學生對于后續的學習有了更深的認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國際商法教學;法學基本概念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6-0136-02
一、引言
國際商法是商務英語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該課程內容復雜、涉及面廣,呈現出與眾多其他學科交叉的局面。我國法學界一直未能確定國際商法的獨立地位,法科學生也只是在“國際經濟法”學科中學習國際商法的相關知識,但是在商學院國際商法一直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左海聰, 2013)。就國際商法教材而言,我國諸多學者,如沈四寶、左海聰教授等均有編著教材,這些教材內容精深、體系龐雜,體現出極高的專業水準。對于法科及商科的學生,由于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已經具備了相關的基礎法學概念,基本相當于“無縫連接”。
大學第6學期,賀州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開始學習這門課程,此前這些學生并未系統學習過法學基礎,因而并不具備相應的法律知識。針對前述國際商法的學科特征、教材的現實情況以及學生的“先天不足”,對于在國際商法實際教學中,如何展開基礎性概念、原理的鋪墊性教學,以彌補學生的短板,進而順利進行國際商法的教學,顯得十分必要。
二、基礎概念
結合該門課程往屆的教學經驗,以及筆者自身曾經系統學習過法律的親身經歷,以下內容是鋪墊性教學中必不可少的。
(一)相關法律知識
在賀州學院外國語學院,學習國際商法課程的學生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主體。面對這部分學生,首先需要幫助他們厘清英美法系與羅馬法系(大陸法系)間的關系。這樣,有助于幫助他們在預習教材,或者自學教材時,不會對采用不同法系的國家的具體規定感到困惑。比如,左海聰教授主編的《國際商法》一書,在“國際商事代理法”一章中, 大陸法國家和英美法國家的相關規定就不盡相同,甚至出現了較大的差別。經過學習后,學生在工作崗位中遇到國際商事問題,就能夠明確相關國家所采用的是何種法系。這不僅涉及具體知識的掌握,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未來的國際貿易從業者們在處理國際商事法律關系的有關問題時,可以具備相應的思維模式以及掌握處理有關問題的方法。
(二)對公司的認識
學生剛剛接觸國際商法乃至商法時,首先需要對公司有認識,因為公司是商事關系中的重要主體。為了加深學生對于公司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自然人和作為法人的公司做一個類比,具體如下:
如表1所示,自然人和公司之間的類比關系一目了然。人體的大腦、四肢和免疫系統分別對應的是公司的權力機關、執行機關和監督機關。以此為基礎,學生對于公司的三大機關的運行機制,以及三者之間的協調配合機制,就有了一個清晰、準確、科學的認識。再比如,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婚姻的締結,以及婚姻的破裂而走向離婚,也同樣可以分別對應公司的合并與分立,甚至于結婚的具體程序也可以和公司之間的合并程序相對應。這樣在教學過程的前期,學生對于公司不僅有了全方位的認識,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對這些法律課程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相反,有了這樣的引入,學生開始對這一課程產生了興趣。甚至,有一部分學生主動去尋找兩者間的關聯,并試圖去建立二者間的類比關系。事后,就此類比關系,筆者曾多次隨機詢問30余位相關專業的學生,發現他們能夠對答如流。事實證明,通過建立類比關系,可以幫助學生更精準地認識公司的內涵。
(三)買賣合同的基礎概念
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從事國際貿易工作時,需要獨立起草、訂立、審閱、履行買賣合同。這一過程的專業性極強,容不得半點疏漏。因此,在進行國際商法中關于國際貿易合同教學之前,有必要對買賣合同中的基礎概念進行重點講解。
買賣合同的本質,是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合同。針對院校學生對于所有權的認知較為薄弱的情況,詳細講解所有權的各項子權利,顯得十分必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為了加深學生對這四項權利的認識,在教學實踐中,將這四者分別與保管合同(合同期內,保管人需要占有標的物)、借用合同(合同期內,借用人需要占有、使用標的物)、租賃合同(合同期內,承租人需要占有、使用標的物且可能因行使前述兩項權利而產生收益)以及買賣合同(隨著出賣人行使處分權而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相對應。
買賣合同中,所涉及的雙方當事人為出賣人(seller)和買受人(buyer)。其中,出賣人的義務首先是交付標的物。關于交付方式,是需要為學生重點講解清楚的基本知識點。根據我國的《物權法》及《合同法》的相關內容,動產交易中,交付方式共分為五種:現實交付、擬制交付、簡易交付、指示交付及占有改定。具體講解過這五種交付方式的基本原理后,需要將擬制交付做特別說明。因為,國際貿易單證處理的實質正是擬制交付的原理:出賣人提交提單、保單,而買受人則開立信用證。另外,交付的完成,也意味著標的物之上風險的轉移,這一點與國家貿易術語FOB(Free On Board)的風險轉移點相契合。
三、結語
在基本概念的鋪墊式教學展開后,對教學實踐進行觀察發現,學生對于國際商法課程中重要知識點的學習,不再因為有學習前的空白而感到困惑不解。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自覺地將國際商法的相關章節相結合,實現了學習前和對教材正式學習的無縫連接,從而降低了教材學習的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學生對于課程的認識。不足之處在于,國際商法其他章節中,比如國家貿易支付法、國際借貸法等,還有待進一步鋪墊教學前的內容,從而不斷完善課程教學的內容體系。
[參考文獻]
[1] 沈四寶國際商法 [M].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6: 1-12.
[2] 左海聰.國際商法 [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3: 1-2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Z]. 1999-10-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Z]. 2007-10-1.
(責任編輯:喬虹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