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既有自身運營管理的缺陷,同時也受外部金融環境的影響。互聯網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等優勢,能更好的滿足中小企業融資的需求。互聯網金融要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需要政府、監管機構、互聯網金融企業及中小企業等多方共同努力。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中小企業 融資困境
在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中小企業絕對是一股強勁的力量。但是中小企業融資卻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這成為限制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隨著金融業“觸網”,催生了一種新的、高效融資模式——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一經出現,由于具有便捷、開放、智慧、高效、針對性強等優勢,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現狀
截止2015年底,中小企業工商登記數量2000多萬家,個體戶超過5400萬戶,中小企業利稅貢獻穩步提高[1]。中小企業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成為了吸納就業的主渠道,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十分嚴重的融資困境,這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融資渠道窄
一般來講,企業主要通過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兩種渠道獲得所需資金。由于直接融資條件標準設置較高,中小企業采用股權融資方式融資可行性不大,因此,大多數中小企業無法通過資本市場來獲取資金。由于資本的趨利性,大部分商業銀行只愿給大型、資質好的國有企業貸款。大部分中小企業融資時都處于發展起步階段,面臨較大經營風險,通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間接融資的方式獲取資金非常困難。因此,中小企業貸款不得不轉向非金融機構,主要依靠親朋好友或民間閑散資金。
(二)信用等級較低
大多數中小企業存在管理經驗欠缺、體量較小、業績不穩定、抗風險能力較差的特點。鑒于中小企業自身的天然缺陷,再加上自身無優質抵押物,大多數擔保機構不愿對中小企業進行擔保。此外,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經常出現不規范的情況,由于難以獲得可靠的財務數據信息,導致一些金融機構在對其信用評估的過程中“打分”較低,從而使得銀行不敢貿然貸款給中小企業。
(三)融資成本高
中小企業融資面臨兩大困境“融資難”和“融資貴”。融資渠道窄和信用等級低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而資金使用成本高將導致中小企業融資貴。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中小企業平均融資成本在10%~15%之間。高昂的融資成本使許多企業望而卻步,大大增加了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同時,由于商業銀行貸款門檻高,為了維持企業運轉,許多中小企業不得不轉向非正規渠道籌資,這又使得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增加。
(四)金融體系不完善
近年來,針對金融領域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國先后對金融體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金融資源仍然集中在大型國有商業、股份制銀行[2]。又加上商業銀行貸款手續繁雜,門檻高,這種不平等的金融環境使得許多中小企業不得不放棄從商業銀行貸款,從而轉向民間借貸,金融改革的成果并沒有真正惠及到大部分中小企業。
二、互聯網金融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優勢
(一)貸款進入門檻較低
當前,大多數中小企業難以通過直接融資籌到資金,間接融資成本過高且存在較高的貸款門檻。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所擁有的數據和信息,可以進行高效匹配,這決定了金融定價能力。互聯網的開放性決定了其對中長尾市場也可以實現全面覆蓋,因此互聯網金融的服務門檻很低。整個貸款流程也較為簡便,企業只要完成網上注冊,就可以進入融資平臺,和其它企業公平的享有獲取資金的機會。與傳統金融機構信貸模式相比,具有重大的創新性。
(二)融資運行機制科學
有資金需求的中小企業貸不到款,有放款意愿的機構或個人又無處或不敢放款,信息不對稱給中小企業融資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是互聯網金融卻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無論何種互聯網金融模式,在放貸的整個過程都有一個科學的運行機制。大都通過一個融資平臺,充分搜集客戶的相關信息,評價客戶的信用等級,另外一方面,資金的需求方也能很好的了解放貸方的規則和要求,可供選擇的對象很多,從而能夠有效的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又能滿足中小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三)貸款違約風險較低
互聯網金融大都建立了一套從貸前、貸中、貸后的全方位的貸款風險預警機制和管理體系[3]。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時對企業在交易平臺上積累的交易數據進行監控,通過交易情況,獲取企業的信用信息,從而能夠有效的對企業還款能力進行評估,降低違約的風險。
三、互聯網金融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難處
(一)資金來源不穩定,缺乏持久、穩健的資金來源渠道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在服務中小企業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解決了許多中小企業的燃眉之急,然而面對中小企業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互聯網金融常常有心無力。因為國家法律明文禁止小額信貸公司吸收存款,只能通過銀行進行融資,這樣就限制了互聯網金融的資金的來源渠道,所以大多互聯網金融企業只好通過個體投資、民間資本等社會閑散資金進行籌資。由于資金來源不穩定,因此不能滿足中小企業大量的資金需求。這既影響互聯網金融業自身的健康發展,也不能很好的解決中小企業融資融資難題。
(二)客戶信息共享度不高,系統的、高效的客戶信用體系尚未建成
商業銀行在長期的經營管理過程中積累了龐大的客戶信息數據,在此基礎上,能夠形成可靠的客戶信用體系,從而有效的控制信貸風險。但是互聯網金融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客戶信用體系,互聯網金融主要對海量客戶交易數據進行分析,以此來構建客戶信用體系,進行匹配放貸。由于互聯網金融的客戶交易數據量過于龐大,且變化速度快,這就給計算機技術帶來很大的挑戰,究竟采取何種計算技術來確定信用等級,進而決定是否放款是一項基礎性工作。這就需要互聯網金融不斷創新信息搜集技術和計算技術,強化客戶信息之間的共享。
(三)監管缺位,互聯網金融面臨著潛在的各類風險
互聯網金融以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等優勢得到了許多中小企業的青睞。但是由于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相關部門的監管并沒有同步跟上,立法緩慢、監管方法比較落后,使得互聯網金融服務過程中存在許多隱患。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資金融通方式,同樣具有傳統金融所具有的一些風險共性,但同時和互聯網結合在一起,又會出現一些新的風險,這就大大增加了監管的難度。
四、互聯網金融化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頂層設計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融資模式應運而生,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了保障,彌補了傳統金融的缺陷,有力的促進國家普惠金融目標的實現。但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迫切需要政府做好引導和宏觀調控。一方面,不能任由其泛濫發展,破壞我國金融環境的安全和穩定,另一方面,政府不能管的太死,要給與其適當寬松的發展空間。這就需要政府用大智慧來引導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及時廢除和修改相關落后的法律文件,規劃好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路徑和目標,使得政策體系適應日新月異的互聯網金融,不斷推動互聯網金融朝著健康的道路上發展。
(二)強化金融監管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行業一旦“觸網”,就會出現一些新行業,新行業的發展和監管制度在初期會出現時間差,行業監管和規范工作相對滯后,就會形成監管盲區。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講,相關監管機構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作為一個新生領域,互聯網金融擺脫不了傳統金融的風險特點,同時還具有互聯網傳播快、影響范圍廣等特點。由于互聯網金融行業進入門檻較低,一些企業資質參差不齊,又加上相關監管機制不完善,很容易出現金融風險,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影響社會穩定。因此,相關監管機構必須認清形勢,要做到監管到位,就必須掌握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規律,清楚目前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等,在此基礎上,才能制定出科學有效的規范措施。此外,金融監管機構要完善金融業監督協調機制,形成綜合的監督體系,不斷從法規上規范互聯網金融的持續發展。
(三)互聯網金融企業要規范自身發展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給我國的金融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帶來了發展活力,國家也高度重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并推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許多互聯網金融企業都抓住了發展機遇,取得了豐厚的業績。作為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來講,所取得的成績,一方面是新技術的推動,另一方面更是得益于國家的支持,所以互聯網金融企業要加強自律、規范發展、相互合作,盡力維護和創造一個公平、清澈的金融環境,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更加高效、完善的服務。
(四)中小企業要提升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給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福音,在互聯網金融的支持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緩解。然而,中小企業自身如何規范發展,如何提升自身經營管理水平仍是要亟需解決的問題。作為中小企業,要想借助互聯網金融實現騰飛,就要苦練“內功”,不斷提升自身的業績水平,完善誠信體系,維護自身形象,構建一個良好的融資信用體系。
參考文獻
[1]曾令澤.試論中小企業融資問題[J].經貿實踐,2016(8):155-155.
[2]楊亦驍.基于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研究[J].科技經濟與社會,2015 (7):56-59
[3]莫虹,王明宇,劉淑貞.電商觸金——探析“阿里金融”模式[J].電子商務,2013(7):10-11.
作者簡介:孫海軍(1985-),安徽淮北人,碩士研究生,中共淮北市委黨校法學與管理教研室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