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雁?柴錦彪
[摘 要]將高中生物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提供圖、文、聲、像等多元化的教育情境,以及啟發式、交流式的學習環境,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興趣。本文就信息技術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生物學教學;多媒體;創新意識;整合;網絡
當今的信息時代,網絡技術和多媒體傳播技術在各個領域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學校教學中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育的本質,是通過有價值的文化信息的傳遞,為學生的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從文化傳遞的角度講,信息技術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學科課程和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教學活動一般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開的。教學活動的具體組織過程、形式及效果的反饋等都與教學手段、教學工具密切相關。而以個人電腦、網絡技術和多媒體為主要內容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教學方式與教學模式的變革提供了新的平臺。
一、利用多媒體手段,再現學習情景
生物學是一門十分廣博而復雜學科,具有許多其他學科沒有的特點。如時空性、微觀性、宏觀性、運動性等。這些特點使得許多生物學的真實情景不能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然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卻可以讓這些難師題迎刃而解。
1.多媒體技術能化遠為近。如學習《空中飛行的動物》這一節書時,由于現在的鳥類較少,教師不可能帶學生去野外等待觀察,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鳥類的各種生活的情景,再插入一些音像,同學們邊看邊聽,感覺身臨其境,情景直觀而生動,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2.多媒體技術可以化大為小,也可以化小為大。如學習病毒知識,病毒個體非常小,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利用超微攝影記錄下來的光盤再現學習情景。再如細胞觀察實驗,由于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結構是一個人觀察,又是首次觀察微觀結構,許多學生不能區分看到的是氣泡還是細胞。我們可用顯微投影通過大屏幕把細胞圖像氣泡的圖像都展現給學生,就不會出現上述問題了。還有,生態系統是一個宏觀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把它展現在學生的面前。
3.多媒體技術可以快慢互化。如開花的過程是很慢的,教師可以利用攝像機記錄下來,經過技術處理,將幾個小時的過程濃縮為幾十秒種,通過多媒體呈現在學生面前,大大節約了教學時間。再如,動物的運動,動物的運動是很快的,很難觀察清楚,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以慢放和定格展現給學生。
4.多媒體技術能夠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的將學習情景展現在學生面前。如,在學到《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這節時,家蠶蠶吐絲做繭的過程,是受時間的限制的,不可能隨時出現。教師可以事先用攝像機把這些過程記錄下來,以后就可以隨時通過多媒體展現給學生了,從而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多媒體的利用,能夠把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的展現給學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教學任務的完成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揭示客觀規律
在生物教學中,許多內容通過口述的方式很難表達清楚。但又是本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缺乏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難以理解。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大困難。要想變抽象為直觀,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為了更合乎自己教學方法和意圖,教師應該自己制作一些多媒體教學課件。例如,在學到《免疫和計劃免疫》這節時,吞噬細胞吞噬病菌的過程,學生較難理解,為此,教師可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以動畫的形式放慢吞噬過程給學生觀察,這樣不僅可以很好地揭示吞噬細胞吞噬病菌的規律,而且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運用計算機網絡,倡導學生自主學習
隨著校校通工程的開展,許多學校都已經接入INTERNET網,或有了自己的校園網,或有了自己的網絡教室等。在網絡環境下,學生擁有極大豐富的學習資源,通過超連接方法,信息檢索變得非常快捷,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同學之間還可以進行在線討論與交流,進行分工與協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最后,學生還可以把自己的學習內容,結合文本的形式或電子文稿形式展現給大家,供同學和老師評價與共享。學生們盡展才華,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四、恰當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避免多媒體手段萬能化
多媒體技術是很神奇,只要你想到的它都能做到。我們有的老師覺得上實驗太麻煩,組織教學困難,不如從網上下載一些演示實驗在大屏幕上放放。用計算機播放或模擬一些復雜的實驗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但是它無法全面代替生物實驗的作用。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實驗中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學習知識,理解知識,體驗知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教師要始終明白多媒體展現的終究不是現實,無法取代學生親身實踐探究的學習效果,這有違學習的探究性原則和實踐性原則。
五、結語
生物學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社會性很強的自然學科,所包含的知識內容非常廣泛。現代信息技術與生物學教學結合起來,可將生物學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使知識的呈現更加生動、形象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提高了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通過多媒體配合教學,一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生物教學資源,讓生物教師改進了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和綜合素質。
信息技術應用于生物學科課堂,無疑是一場教學的革命,它使學生手、腦、眼、耳并用,能充分地喚起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良好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上直觀的畫面,對于生物學中抽象內容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因此,將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相整合的教學模式,既能夠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又能夠讓老師從繁重的教學中得到某種程度的解放,不失為一種受老師和學生歡迎的新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柳海民.現代教育理論進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3]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