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更是日益復雜。企業的生產經營中面臨各種風險,其中,戰略風險是目前大部分企業遇到的最大風險,戰略風險影響著企業目標的實現,因此,尋求企業戰略風險的防范措施是企業面臨的緊急問題。本文分析了戰略風險的相關因素及形成機理,并提出了防范企業戰略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戰略風險;形成機理;防范對策
企業競爭優勢的創造與毀滅正在以極快的速度進行著,任何一個競爭者能夠保持其原有競爭優勢的時間正在急劇縮短。在這種不斷變化的競爭環境中,企業的戰略風險日益加劇,對風險的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點之一。防范戰略風險,強化現代企業的戰略風險管理,研究戰略風險及防范對策具有重大意義。
一、戰略風險的理論分析
1.戰略風險的概念
目前,學者尚未對戰略風險達成一致共識,但分別對風險和戰略進行了定義。企業戰略是站在企業整體目標高度的策略。風險定義為損失的不確定性。基于學者們對風險和戰略的研究,于是可將戰略風險定義為:影響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各種事件或可能性。
2.企業戰略風險的性質
(1)全局性。戰略的制定是用于計劃安排企業長遠的和全局的利益,以實現企業的整體目標和長期目標。戰略風險關乎企業方向性、整體性上的不確定性,故企業的戰略風險是具有全局性的影響和特性。
(2)多變性。伴隨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戰略風險也隨之變化,通過歸納總結企業的變化可以看出,一些原本能助推企業提升競爭優勢的戰略可能因為沒有及時根據外部環境變化進行調整而沒能實現預期目標,也有一些戰略適應了內外部生產經營環境的變化,實時進行修正,最終得以轉危機為契機,轉阻礙為動力。
(3)隱蔽性。戰略帶來的風險因素往往由一段時間的累積才會產生由量變到質變的變化,往往難以被發現。同時,由于社會公眾不能深入企業內部詳細了解其生產經營管理,監管機構也不能進行全局的檢查,外部人員對企業的戰略風險的發現具有滯后性。
二、企業戰略風險的影響因素
通過剖析企業戰略的影響因素能幫助找出戰略風險的成因,進而找到防范戰略風險的對策。之所以找出以下四個方面作為企業的戰略風險因素,是因為這四個方面是導致企業戰略失敗的主要因素。鑒于此,構建了企業戰略風險因素模型,如圖1所示。
1.戰略環境
外部環境是指那些能影響企業經營成敗,但又在企業外部而非企業所能完全控制的因素。包括國家政策、經濟周期、市場需求、行業發展狀況及技術發展情況等。
2.戰略資源
戰略資源是對企業實現戰略有重要影響的資源,包括有形的戰略資源和無形的戰略資源,包括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市場資源等,這些資源單項不能對企業的戰略起決定性作用,各種資源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才影響定企業戰略的不確定性。
3.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戰略制定和執行過程中的軟實力。良好的企業文化不但能提升團隊協作的向心力,提升工作完成的效率和質量,還能傳達給客戶良好的企業形象,相反地,不良的企業文化則對企業戰略形成反作用。
4.企業領導者能力
企業領導者包括企業的管理人員,企業領導者能力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知識結構、創新能力、決策風格、經歷經驗和風險偏好。完善的知識結構能支持領導者制定的決策更為科學,創新能力直接關系到決策是否僵化,經歷經驗對領導者制定戰略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同的決策風格和風險偏好會使領導者制定不同的發展戰略。
三、企業戰略風險形成機理
企業戰略風險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如果系統運作出現了不平衡,會使得企業喪失競爭優勢,導致戰略目標的達成。上述不平橫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當其他戰略風險因素維持原狀,而某一因素產生變化引起企業系統有失協調,二是各個戰略風險因素均發生了變化,不能保持動態的平衡。鑒于此,構建了戰略風險的系統模型框架如圖2所示:
通過模型不難發現,各個戰略風險因素構成了一個系統,在一個系統中,企業本身是具有一定調節能力的,它自身可以調節一些要素的變化程度,盡量維持系統的平衡。但是當要素的變化超過適應能力、支持能力和匹配性,企業失去動態平衡,則會引發戰略風險。
四、企業戰略風險的防范對策
1.建立企業戰略風險識別系統
(1)收集戰略風險管理初始信息。在戰略制定的初始階段,企業應該廣泛搜集與決策相關的數據和信息,降低戰略制定和執行過程中的風險,特別是以下信息:①國家政策動向;②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③市場和行業發展狀況;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生產工藝和消費者觀念帶來的變化;⑤供應商、客戶和競爭對手的詳細信息
(2)戰略風險評估。在戰略正式公布和實施之前,應進行風險識別、綜合分析和風險評估。戰略風險識別是戰略風險管理的前提與基礎。風險識別是在早期就對潛在風險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風險評估就是要對風險的形式和程度作出估計。
2.采用科學的風險識別方法
(1)生產流程分析法。生產流程分析法是指重點關注容易出錯的流程,進行針對性地分析和改進。用于分析風險時,就是將系統性的主體拆分成構成因素,分析各要素的風險成因、表現及可能性。
(2)資產狀況分析法。通過分析企業的財務報告,了解其資產狀況,能對戰略制定提供依據,在戰略的執行過程中,也能對戰略實施的效果進行反映,對戰略的實施情況進行控制。
(3)專家調查法
邀請風險管理專家參與企業的戰略風險評估,將企業之前已經產生過的風險列舉出來,請專家總結其中的規律,對企業以后的生產經營風險控制提供指導。運用這一方法需要到現場確認與風險相關的現象作出分析,進而對戰略風險進行判斷。
3.完善企業戰略風險防范機制
(1)了解企業發展環境。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外部環境,較之于內部環境,外部環境更加不可控,因此,在制定戰略之前先要充分了解外部環境,特別是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在此基礎上制定和實施企業戰略,能提高企業戰略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降低企業戰略失誤帶來的風險。
(2)提高企業領導人員的素質。企業領導人員的素質與戰略風險密切相關,一方面,領導具有較健全的知識體系和戰略視野以及冷靜的決策風格能幫助企業戰略的制定更加科學合理;另一方面,領導者綜合素質高,則能在應對戰略風險因素的變化時采取強有力的行動。
(3)“產學研”合作創新。企業對核心技術會投入大量的資源,但由于成本控制和自身精力有限,對風險的研究和控制卻相對較少,但是戰略風險對企業的影響卻是巨大的,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通過合作創新和技術聯盟,一方面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可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戰略風險。
(4)重視決策的實施和評價。由于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在戰略執行階段,需要經常性地將執行效果與預期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差異和原因,對于差異較大的情況,要及時進行控制并調整企業戰略,對于戰略執行較好的情況進行記錄,以便日后總結成功的經驗。
參考文獻:
[1]藍海林.企業戰略管理:“靜態模式”與“動態模式”[J].南開管理評論,2007(5):31-35.
[2]彭韶兵.公司財務危機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馮艷飛,陳媛.企業戰略風險的形成機理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8,05:816-819.
[4]商迎秋.企業戰略風險因素識別模型構建[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1):69-71.
作者簡介:李曉霞(1992.03- ),女,漢族,四川南充市人,初級會計職稱,碩士在讀,單位:重慶工商大學,研究方向:公司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