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更好地滿足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規范企業會計行為,從而確保會計信息質量,我國頒布了新的會計準則。論文根據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對現行會計監督體系的沖擊和影響,在分析了目前會計監督體系存在的一些問題基礎上,從各個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國會計監督管理體系的措施。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會計管理;監督體系
會計監督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的前提和基礎,更是規范我國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加強會計監督體系建設,不僅能幫助企業更好的了解自身的財務狀況、管理水平、經營環境等方面,而且能有效規范企業的行為,確保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越來越重視對企業的監督和管理,特別是隨著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和實施,這對我國原有的會計監督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才能更好的完善會計監督體系工作,提高企業的會計質量,這對維護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新會計準則對我國會計監督產生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對進一步規范企業行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升會計質量等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是,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也給我國現有的會計監督體系帶來了全新的挑戰。
1.新會計準則對我國會計監督的積極影響
(1)新準則完善了現有的會計監督理論體系
新會計準則從會計原則、會計規則以及會計目標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從而使我國的會計監督與國際會計監督體制接軌,使會計準則更加符合國情,從而能夠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有效的會計信息,幫助企業更好的規范財務管理,同時,這也為健全我國會計監督體系的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
(2)新準則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新準則對企業所發生的經濟事項和相關交易作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已經確認表內發生的經濟事項外,還要披露相關業務在表外的內容,這種新的要求將幫助信息使用者更好的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利潤情況等基礎會計信息,同時還能全面了解企業在過去一定時期的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環境等信息,這對企業的決策者和投資者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新準則更注重可操作性
新準則更加注重會計的可操作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對資產的定義、認定資產的條件等要素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這能更好的幫助財務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進行資產確認。同時,新準則在非貨幣性交易、債務重組等方面注重使用公允價值,這更能體現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
2.新會計準則給會計監督帶來的新挑戰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以政府監督、社會監督和企業監督為一體的三方監督體系。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的經濟結構、發展政策等都在不斷的改革,因此,這也相應的給企業的監督和管理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由于財政部和證監會是政府監管的兩大主體部門,從它們的職能來看,財政部主要負責相關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等準則的制定,證監會主要負責會計信息披露規范的制定,并對違規者作出相應的懲處,因此,新會計準則的實施需要這兩大部門的積極配合。而目前,證監會沒有完善與新會計準則相適應的會計信息披露規則,這極不利于新會計準則的實施。
二、目前我國會計監督體系存在的問題
1.會計信息存在失真問題
會計監督是通過監督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從而間接對企業的發展情況、企業的管理者等各方面進行監督,所以,只有真實的會計信息才能準確反應出被監督者的實際情況。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雖然我國已經逐漸改善了會計信息質量問題,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信息失真這一歷史性問題。會計信息失真將會嚴重影響會計監督,并會帶來國有資產流失、會計人員違反職業道德、企業虛報利潤等一系列問題。
2.企業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不夠完善
企業的內部監督直接反映出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和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視程度。一旦企業的內部管理不夠規范,各項規章制度不夠健全,自然就不能對企業的各項會計工作起到監督的效果。目前,有些企業雖然已經建立了企業管理、會計管理、會計監督等規章制度,但這些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執行和落實,基本形同虛設,這就很少能夠起到監督的作用。而在新會計準則實施以后,有的企業甚至仍然使用傳統的會計準則思想來看待新準則,沒有及時更新和完善舊有的會計制度。同時,在有些企業中,對待違反相關制度的人員執法不夠嚴格,就算執法也是象征性的進行罰款或口頭教育,這些違反會計操作的人員并不會認真反思自己的行為,對他們根本起不到監督的效果,這些問題都反映出企業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不夠完善,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
3.缺乏完善的會計法律法規監督體系
在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期,企業通過不斷完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才能提高內部監督質量,同時,在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的聯合監督下,才能為我國企業的發展建立全面的監督體系,從而保證企業在發展中做到有法可依。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是對現有監督方式的進一步完善,它更加青睞于建立以國家監督、企業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為整體的監督體系,其中,在這三方聯合監督體系中,國家監督仍然起主導作用。近年來,雖然我國為規范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已經陸續出臺或完善了相關的《會計法》、《總會計師條例》等法律規范,這些法規、條例的制定為更好的履行會計監督職能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但在執行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的法規還存在著不少漏洞,可操作性不強,有些還缺乏超前意識,從而不能很好的懲戒違反會計規則的人員,更不能起到監督的作用。
三、完善會計監督體系的有效措施
1.明確會計監督的目標
新會計準則對會計監督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現在合規性和公允性兩個方面:一是確保會計的合規性。在所有的經濟交易活動中,對涉及國有權益、財政收支等事項中要確保符合會計法規、會計制度的規定,通過會計監督確保經濟的有效運轉;二是確保會計的公允性。保證會計的公允性就是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企業的會計報表中所披露的信息要確保其真實性,只有這樣,才能將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情況等信息反映出來,企業的會計監督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
2.進一步提高政府監管的力度
由于在目前現有的三方監管體系中,政府處于主體監督地位,因此,針對政府監督中的另一個重要部門-證監會,可以根據新會計準則的內容和要求,及時完善和修改相關的會計信息披露規則,這樣可以使企業將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規范性充分融合到會計管理中去,從而避免新會計準則和披露規則之間出現矛盾。同時,在今后的會計監督工作中,政府要加大監督力度,對違反相關會計制度和原則等行為加大處罰力度。
3.完善相關的會計法律和法規制度
新會計準則的內容和目標等要能更好的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我國也應該制定相配套的更詳細的、操作性更強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新企業會計準則》等各項會計監督法規體系,加大對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
4.健全企業的內部會計監督體系
企業內部監督將直接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加大了對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督力度和完善了會計監督的法律環境基礎上,還要健全和完善企業內部的監督體系,例如,可以建立由企業管理者、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師事務在內全部人員的信用評價檔案,加強對從事會計人員素質和職業道德的監督,從各個方面約束會計人員的行為,并達到自我約束和相互監督的目的。
四、結束語
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和實施對規范我國社會經濟秩序,完善和監督企業管理,促進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新會計準則不斷完善的背景下,企業自身和政府職能部門都要更好的做好會計監督工作,才能達到全面提升會計監督體系的要求,最終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會計監督體系。
參考文獻:
[1]柏小娟.會計準則變化過程中對會計監督的關聯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6(21).
[2]林茂年.新會計準則下會計監督體系的創新路徑研究[J].中國市場,2016(27).
[3]張愛琴.新會計準則下會計監督體系的改革與創新對策探索[J].財會學習,2016(13).
[4]楊柳.淺析新會計準則下會計監督體系[J].現代經濟信息,2014(06).
作者簡介:張莉(1988- ),女,云南昆明人,云南省滇中產業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計劃財務部會計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