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娜
摘 要:核心素養與優異的成績是相輔相成的,如何在兩者之間尋找恰當的結合點,科學高效的觀點和追求實效的具體做法是根本。結構和內容突破常見的三段式復習模式,從四個方面展開:明確兩個任務,具備兩個意識,實踐兩種思考,發揮兩個“人”的作用。講述中考復習的深層要素,以及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期望對中考歷史復習以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所裨益和參考借鑒。
關鍵詞:歷史;核心素養;中考復習
目前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養,包括學生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這與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包括幫助學生更好地參加中高考,是完全一致、相輔相成的。歷史中考復習,時間緊、任務重是一線教師的普遍認識,這樣的現實要求我們中考復習時“科學高效,追求實效”。
中考復習基本圍繞“夯實基礎—構建體系—提升能力”三段式進行。復習不是簡單地重復和簡化教材,也不是另搞一套知識體系,增加學生的負擔。在歷史中考復習中,培養核心素養與取得優異的成績,兩者之間可以尋找恰當的結合點。
一、明確兩個任務
中考復習面臨兩大任務:夯實基礎知識和構建知識體系。
扎實的基礎知識是構建知識體系的根本。兩個任務互相依存,不能割裂。基礎至上的觀念,貫穿于中考復習的三個階段,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時候,做到點、線、面相結合,點要實,線要清,面要廣。在此之上,幫助學生把歷史知識的前肢后脈貫通起來。在紛繁的歷史變遷中,尋找歷史發展規律。
二、具備兩個意識
在兩個任務下,教師需要具備專題意識和大歷史觀意識。
專題意識:使基礎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規律性、共性的認識。在一輪復習時,明確歷史階段特征,可以有意識地點撥小專題、小專項的復習(例如以地點、人物為線索),主要是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自己有意識地總結小專題。在專題復習中,打破教材體系,強化專題復習,這對于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能較好地提高綜合能力。
加強中外歷史的聯系,形成大歷史觀。逐步打開學生思維,全面看待歷史,準確地、關聯地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立體的思維能力。尤其是中國近代史部分,特別注意與世界史的聯系!例如:關注世界近代史三次科技革命對中國的影響,認識到列強侵華是工業革命推動下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大歷史觀,更容易讓學生認識歷史發生發展的必然趨勢,引導學生學會用全面、客觀、聯系的觀點分析問題。
教師具備專題意識和大歷史觀的意識,在授課時把兩種意識傳遞給學生,將有益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
三、發揮兩種“人”的因素
影響中考成績的因素很多,我們可以把控的是教師自己和學生的部分因素。
教師方面:
課前:教研組科學分工,全員參與初三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根據每個人的專長,有人專門篩選重點知識,有人進行中考題以及作業篩選,有人負責知識框架的構建和專題篩選。教研組內分工不分家,精誠合作,高效和諧。
課中:1.提高課堂效率,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給予有限準確的知識以及定位。給準確(知識點和知識線索清晰),給定位(課標和考綱)。課堂每一分鐘都很珍貴,課堂上的每個知識點,每一道題目,都要仔細推敲琢磨,確保課堂講授的一定是最精華的內容。
2.習題講解,精練精講。所講的習題一定是精挑細選的。選取中考真題材料新穎、設問巧妙的題目,講透講實,讓學生感受思維的碰撞,思考的樂趣,柳暗花明的驚喜。同時對選取的歷史材料,重新構思命題的角度,增加或改變設問,拓展學生思維。通過變換題型和更改設問,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態:每節課前15分鐘是學習狀態最佳的時間,可以考慮把精華放在這15分鐘里,例如重難點知識的突破,或者一道材料題的解析。學生狀態不佳時,準備一些有趣的資料,一則笑話,一段視頻資料,有趣的歷史圖片等以增強趣味性和課堂活躍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4.方法指導:包括學習方法指導、記憶方法、閱讀的方法、整理資料的方法、解題方法指導、答題技巧等等。把方法滲透在課堂,逐步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課后:1.作業盡量精簡到最少,以思考類的題目為主。題量不在多,在精,讓學生體驗思考的樂趣。
2.課后轉化后進生。主要進行面對面的輔導、面批,或者在學生的筆記本上書寫一些鼓勵的語言和學習方法的提示。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親其師,信其道,真心的關愛和幫助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成長。正是這些輔導后進生的轉化工作,2016年我校中考歷史及格率達到100%。
學生方面:
1.閱讀背誦:關于閱讀,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耐心。蘇州中考題,不僅材料新穎,而且閱讀分量十足,耐心閱讀的學生,終將能找到答案的火花。
2.動手動腦:長假布置作業,一般考慮學生繪制思維導圖,這是一個思考、理解、手腦并用的過程,能加深學生對歷史的時序性、歷史的內在聯系等方面的理解。
四、實踐兩種思考
1.思考歷史啟示:歷史啟示未來,帶來思考。這是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之一,也是培養核心素養的途徑之一。中考材料題常常以歷史啟示和認識來收尾,復習時經常帶領學生思考歷史啟示,既可加深學生對歷史的認知和思考樂趣,或警示或警醒,又能從中獲得思考的方法和角度,服務中考。
2.思考現實熱點:所有的現實問題都有歷史根源,培養學生用歷史知識分析現實問題是歷史的教育功能之一。從重大時政熱點出發命題,自然地引出歷史,在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上觸發思考。關注現實熱點的同時重新立足歷史。
會思考,更是理性思考;會表達,更是精準的表達。
兩個任務,兩個意識,兩種思考,能在課堂上成功地傳遞給學生,既增加課堂的厚度和深度,也有益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生的長遠發展。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