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天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課程在初中課堂越來越重要,但是,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理論性太強,學生不容易理解。然而教師可以將微課這一理念引入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根據有關數據表明,學生在微課堂中具有相對較高的學習效率,自我完成課堂任務的能力也相對較強。通過介紹微課的基本內涵,根據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所出現的問題,提出將微課引入信息技術課堂的應用方式,希望為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提高效率。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微課應用
信息技術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網絡技術的操作能力,而且能夠鍛煉學生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對于學生在以后的技術探究、
科學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然而難以避免的,學生信息技術課學習效率低,導致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缺乏學習的興趣。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探究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微課在我國眾多領域都有應用,并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同樣也成為信息技術課必不可少的一項改革內容,對于學生接受知識和教師傳授知識都具有推進作用,進而實現高效課堂。
一、微課的基本內涵
微課是指通過新課標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體,記錄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過程或者是課外的教學知識點延伸,它支持各種學習方式的網絡課程,是一種新型的網絡教程。微課教學時間短,內容相對精練,使用方便。其次,微課制作簡單,形式多種多樣,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微課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教學方式,隨著微課的逐步推廣,越來越多的教師也在積極采用這種教育方式。微課的使用主要是針對學生開展課外探索,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學習,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二、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問題
首先,由于學生自身基礎的問題,導致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效率參差不齊,而教師上課只針對其中一些學生所能理解的模式教學。并且,有些學生平時不經常使用電腦,對電腦軟件、設備了解都不多,而有些學生對電腦十分了解,這也就導致兩極分化嚴重,教師無法調整出兩者都適合的方案。其次,在信息技術上機課中教師過于強調學生的操作技能,忽視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使學生陷入反復循環練習的過程中,致使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沒有興趣,沒有體會到信息技術其中的樂趣。最后一點,教師對于學生的問題無法一一解答,正常的班級比例是教師1,學生50,學生遇到困難,教師無法一一跟進。所以,教師不得不采用常規講法,說明任務,講述知識點,再進行大概的操作演示,然后學生自由上機練習,而學生無法將教師講的步驟一一記住,就導致學生的惰性,沒有實現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微課的應用方式
1.強調學生主體性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在課堂中學生才是主體,因此無論是哪門課程,都要注意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育活動。教師制作微課時要運用學生感興趣的形象,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針對不喜歡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生制作有關信息技術的入門和操作過程,并用微課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學生能夠自主選擇、自主探究,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教師怎樣操作,從而使學生喜歡信息技術課,保證信息技術課堂效率提高。
2.提高教師的注重性
教師的知識素養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知識的水平。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緊跟時代潮流。對于新興在教育領域的微課制作,教師要有一定的了解、制作能力。并且,可以針對學生的個人素養差異創作出適合他們的微課,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專業素養,還要具有可以抓住學生個人特點的能力。
3.創新分層教學
學生之間必然會存在差異,而教師就要想辦法從中權衡,盡
可能地創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層次進行學習,獲得各自的發展。比如,教師在制作微課時,可以分為三個檔次來做,A檔相對抽象,難度較高,適合學習能力強、了解電腦知識的學生;B檔次難度降低,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簡單了解電腦的學生;C檔次沒有難度,教程簡單易懂,針對學習能力較弱、沒有了解過電腦的學生。
如今,計算機課程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越來越重要,而初中的信息技術更是打基礎的學習階段。然而,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卻暴露出很多問題,學生之間分化明顯,教師顧及不到;教師教育模式的錯誤,沒有針對信息技術課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面對實際情況,學生缺乏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教育工作者應采用微課形式,在信息技術課程強調學生主體性,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制作分層微課以便學生學習,然而,要注意以教師的個人素養為基礎,必須提升自身能力,旨在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從而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靖.微課促進教學模式變革:論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12):36-38.
[2]江衛華,胡俊芳,胥建,等.西藏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種類及其應用創新前景分析:以拉薩市中小學為例[J].西藏教育,2013(8):57-59.
[3]吳勛.淺談信息技術課堂中“微課”的實現應用方式[J].才智,2016(24):86-88.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