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洪亮
摘 要:新課標的實施,使得初中物理課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們越來越強調初中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與思考的積極活躍度,強調學生是否能夠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獲得積極、愉悅、成功的學習感受,并且以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來促使他們更加高效地學習物理。在這個背景下,構建開放性物理課堂成了人們的共識,并在實踐中獲得了較為成功的實踐成果。對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構建開放性課堂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初中物理;開放性教學;內容開放;方法開放;練習開放;評價開放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構建開放性課堂更加符合素質教育所提倡的人文教育,因為開放性課堂十分尊重并重視學生在學習中所使用的學習方法、分析方法、解題方法等,也十分看重初中生在學習中所形成的價值觀念,關注的是學生個體的綜合發展,并且提倡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初中生提供充分的自學、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在物理課堂中調動自己的多方感官,進而促使初中生獲得高水平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構建開放性課堂十分必要。下面,筆者從內容、方法、練習、評價四個教學環節開放性教學入手,討論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構建開放性課堂的具體方法。
一、物理內容的開放性
一直以來,教師都過于看重照本宣科,總是在一節物理課堂中向學生講述大量的物理知識,教師的本意是盡可能增大一節課的知識容量,但是卻沒有考慮初中生的思考能力與吸收新知識的能力。而初中生忙于在課堂上記錄大量的教學筆記,沒有留出思考的時間,所以并不能將這些物理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之中。而學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物理學科中的學習內容,才能夠進行深層的分析與思考,才能夠引起他們的共鳴。因此,教師必須要實現物理內容的開放性,拉近物理學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物理課程資源是指為學習物理課程可利用的所有資源,它包括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學生課外用書、科技書刊、音像資料、教學軟件、互聯網、圖書館、實驗室,以及校外的博物館、科技館、工廠、農村等。”由此可見,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課堂已經改變了“一本教材走天下”的局面,教師必須要懂得擴展、加深物理教學內容,將多種資源重新整合,讓學生能夠學習開放性、綜合性、趣味性的物理知識。在實際的教學之中,我常常會為學生講述具體的物理知識的發現、形成背景,讓學生了解這些真實的物理故事。如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中,我便為學生詳細地講述了這個定律的發展史,包括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偉大的科學家對力與運動的研究故事,這樣一來,學生便可以清晰地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產生,而這些故事也能夠激發出學生的質疑意識。再如,在“壓強”一課中,我聯系生活中與壓強有關系的實際例子,如剪刀生銹,在磨刀石上磨一磨就會出現鋒利的刀鋒,人們無法穿著滑冰鞋、旱冰鞋等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中自由行走等,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再如,物理這門自然科學中有大量的公式都需要運用到數學知識,因此,我也會常常在物理課堂中,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為學生推理這些公式的由來、產生,從而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二、教學方法的開放性
新課改所看重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強調的是“學會學”,而非“學會”。“不管黑貓白貓,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只要是能夠促進初中生主動學物理,能夠提高他們學習能力的方法,都是有效的。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構建開放性課堂的時候,教師便要實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保證學生能夠充分在教師的引導、啟
發下學物理。為了真正在物理課堂中實現“生本教育”,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對教學方法進行了有效的研究與應用,如分層教學法、趣味教學法、合作探究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等都是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已經成為一個動態的教學體系,教師可以使用一種,也可以將這些教學方法綜合起來進行利用,這也為落實教學方法的開放性提供了保證。就如在“力”一課中,我讓學生在課堂中玩了一個游戲:我會準備一些杠桿,讓學生在一個平臺中疊放這些杠桿,保證這個杠桿的平衡性,如果倒下便算失敗,累計疊放高度最高的學生獲得勝利。學生的積極性都被這個游戲調動了起來,玩游戲的熱情十分高漲,在此基礎上再展開教學活動,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果。再如,在“初始家用電器和電路”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與電路模板,為學生展示基本的家用電器與電路的結構、組成部分等,讓學生通過實物、照片來了解本課知識。
三、物理練習的開放性
練習是幫助初中生鞏固、強化物理知識的必要手段,一直以來也深受廣大師生的重視。但是,很多教師保留著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練習越多、越全,效果就越好,這無疑加重了初中生的學習負擔,使得初中生沉浸在“題海戰術”中無法自拔,漸漸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開放性的物理練習認為,只要練習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溫故知新,那么并不拘泥于形式、數量等,并且十分強調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構建開放性物理課堂的另外一個重點便是實現練習開放。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常常會為學生準備不同難度的練習題,包括基礎、鞏固、拓展題。不僅如此,我還會讓學生在課后以物理小實驗、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完成物理練習。就如在“電壓和電壓表的使用”一課的課后作業中,我讓學生回到家中之后,在家長的幫助下,了解并記錄電視機、電燈等常見的電器的電壓值,如果可以的話,家長也可以幫助學生測試這些電器的電壓,讓學生學習測量電壓的方法。
四、物理評價的開放性
評價一直都被認為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評價的唯一標準便是學生的物理成績。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分數論”評價模式,綜合考慮學生的整個物理學習過程,實現評價內容的開放化。同時,教學評價也并非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教師還應該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充分發揮學生自評、互評的積極性,使得學生也參加到教學評價中,使其樹立學習自信,從而促使學生產生新的學習動力。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我綜合利用了學生檔案、課堂表現記錄表、紙筆測驗等多種方式來評價學生,并且還會常常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實驗,了解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另外,我還會讓初中生嘗試撰寫物理小論文,將他們的學習心得、學習方法等記錄下來,或者是介紹他們所設計或參與操作的物理小實驗,評價他們的創新能力等。每次物理評價之中,我都是以學生自評、互評、師生評價的順序展開的,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與開放性。如此一來,學生為了得到其他同學、教師的認同與表揚,便會更加積極地學物理,而他們也能夠在自評中正確認識自己的問題,也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欣賞他人的優點。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構建開放性課堂是為了培養與提高初中生的物理素養,促進教師、學生的共同成長,讓初中生的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不斷得以提升。在初中物理中構建開放性課堂的時候,教師要實現教學內容的開放性,突破教材、教室等限制,豐富教學內容;教師要實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在教學中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多種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實現物理練習的開放性,讓初中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針對練習,實現差異性的進步與提高;教師要實現教學評價的開放性,讓學生參與評價活動,并且使用多種評價方式全面評價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
參考文獻:
[1]殷毅.初中物理開放性教學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11).
[2]史春成,陳萬金.初中物理開放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4(1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