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斌
摘 要: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側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信息素養的提高,那么更新信息技術教師的教育理念,改變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信息技術的主人,感受信息技術的脈動,對信息技術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是信息技術教師真正要探討的問題所在。
關鍵詞:信息技術;新課程;任務驅動;小組合作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改變觀念、與時俱進,還要求教師在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上進行改革,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建構新型教學模式。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及在教學過程中的探索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一、更新教育觀念,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在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使高中生發展成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
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特別是信息技術中有關技能的學習更是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與其他課程相比,信息技術課程有更大的主動發揮的余地。一旦失去了學生的主動性,信息技術課堂就會變得死板、枯燥。在新課改理念的要求下,我們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以信息技術為學習工具”的意識
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重要功能是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有效利用信息和信息資源來改善自己的學習方式,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信息技術課程設計時應該加強“做中學”“學中做”等實踐環節,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的媒介和工具,成為新的學習方式的支撐。
3.樹立“創新教育”的觀念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也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主題。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要時刻注重創新教學,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同一個問題,要從不同側面去分析,抓住問題的創新點、關鍵點,精心設計、巧妙誘導,讓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介紹文件的壓縮時,以winRAR軟件為例來講解,同時讓學生上網查找還有哪些壓縮工具,每種壓縮工具軟件都怎么使用。很多學生通過搜索引擎,找到和學會使用其他的壓縮工具軟件,讓操作熟練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演示,這樣不但使操作熟練的學生獲得了成就感,使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也使操作不太熟練的學生得到
進步。
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教學中以“任務驅動”為主要手段
“任務驅動”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它從淺顯的實例入手,帶動理論的學習和應用,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一個任務完成了,學生就會有滿足感、成就感,從而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任務驅動”中的“任務”要合理、適度,來源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注意任務的實效性、可操作性;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要具體、有針對性。
例如,在進行Powerpoint教學時,我就采用了上述教學方式。由于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Word等軟件的使用方法,所以就不用再詳細講解操作方法了,只是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展示了幾個用Powerpoint制作的優秀作品。然后布置了一個學習任務:做一個幻燈片作品,介紹你最喜歡、最受感動的或印象最深的一首歌、一段詩詞、一篇短文或一個游戲軟件……形式不限,中英文均可,只要你的作品能最好地表達你的思想感情,能打動聽眾。
2.小組協作學習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信息技術基礎較好而且又有一定統籌安排能力的學生為小組長。小組長在學習活動中起著牽頭的作用,負責帶領其他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操作、問題的討論、經驗交流,最后還能總結出每次討論的結果。
3.加強教學評價,多鼓勵學生,學會欣賞學生
教學評價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較多,特別是在學生自由創作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活動給予恰當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習,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掌握教學內容,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使學生能夠更客觀地評價別人的作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活動中都能有所發揮和創新。
總之,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必須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自我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教學水平,不斷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會其精神,盡快實現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并在教學中不斷創新,開辟新的教學渠道,結合新教材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師范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課程研修手冊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陳亮.淺談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性[J].硅谷,2008(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