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軍++易建年

摘要:目的探討自擬益肺平喘湯聯合西醫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療效。方法選擇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在本院中醫內科就診的COPD穩定期患者70例,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分為2組: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西醫治療。在此基礎之上,觀察組患者給予本院協定處方益肺平喘湯治療。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變化。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3%(P<005)。治療后,2組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均較治療前改善(P<005)。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自擬益肺平喘湯可有效改善COPD穩定期患者的肺功能,臨床療效確切,療效優于單純西藥治療,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益肺平喘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256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8-0043-02
近年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發病率逐年增高,由于病情遷延,纏綿難愈,肺功能隨著發作次數的增多逐漸衰退,發展至終末期可導致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1-2],嚴重威脅患者生命。急性發作被認為是COPD在病程中的誘發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危險因素。如何有效控制COPD急性期的發作,減少疾病發病次數,改善患者肺功能成為阻止疾病進展、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本研究觀察了自擬益氣平喘湯聯合西藥治療COPD穩定期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在本院中醫內科就診的COPD穩定期患者70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齡42~73歲,平均(537±109)歲;每年均有2~5次的呼吸道感染病史。西醫診斷依據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中關于COPD的診斷標準進行確診屬于COPD穩定期,中醫診斷根據《中醫內科學》中的診斷標準確診為“喘證”“肺脹”病,中醫辨證屬肺脾氣虛證。同時,排除感染肺結核患者、肺部惡性腫瘤、支氣管擴張、嚴重的肺內感染、哮喘、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分組遵循隨機數字表法的原則進行,共分成2組: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2組患者的年齡、男女比例、肺功能分級等均無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西醫治療,包括抗菌藥物抗感染,解除支氣管痙攣、化痰平喘、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的平衡,持續吸氧及營養支持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本院協定處方益肺平喘湯治療,藥物組成:太子參 15 g,白術10 g,黃芪10 g,茯苓10 g,半夏10 g,陳皮10 g,麻黃 12 g,淮山藥15 g,桔梗9 g,桑白皮 10 g,五味子10 g,當歸6 g,丹參10 g,甘草6 g。每日1劑,水煎至250 mL藥液,分2次早晚各服用1次。
13觀察指標采用便攜式肺功能檢測儀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測定并比較2組患者的肺通氣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呼氣峰值流速(PEF)的變化。
14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
15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對所涉及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顯效21例,有效13例,無效1例;對照組顯效16例,有效10例,無效9例。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2組肺功能指標變化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FEV1%、FEV1/FVC及PEF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2組患者FEV1%、FEV1/FVC及PEF水平均顯著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各項肺功能指標水平優于對照組治療后(P<005)。見表1。
4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呼吸系統疾病中較為常見,多因吸入有害氣體或刺激性顆粒,導致氣道黏膜損傷,發生慢性炎性反應所致,多為慢性起病,病程遷延,反復發作,治療較為棘手,病情逐漸進展,最終導致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發生,甚至死亡。由于COPD的病程多為急性加重期和穩定期交互進行,呈慢性進展過程,若不給予積極的干預,將使病情加重,因此,如何在COPD的穩定期進行積極有效的干預,控制疾病發作的次數,改善肺功能對于緩解患者病情、改善預后具有重要作用。[JP]
COPD被傳統中醫學歸屬于的“喘證”、“肺脹”,病機的本質為本虛標實[4],多由于肺、脾、腎臟器虧虛,衛外不顧,導致外邪侵襲,日久痰阻、血瘀郁結于肺,導致肺氣不利,逆而為喘。筆者認為COPD多以以肺、脾、腎氣虛為本,故治療應以益肺平喘,補脾滋腎為主。本研究采用本院協定處方益肺平喘湯治療COPD穩定期患者,方中太子參、白術、黃芪、茯苓補肺健脾,益氣安神;五味子斂肺定喘,益氣生津,滋腎寧心;半夏、陳皮、麻黃、桔梗、桑白皮益肺平喘止咳;當歸、丹參補血活血,養血安神;淮山藥補肺滋腎健脾;甘草化痰止咳、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益肺平喘,補脾滋腎之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為97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3%(P<005)。治療后,2組患者FEV1%、FEV1/FVC及PEF水平均顯著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各項肺功能指標水平優于對照組治療后(P<005)。說明益肺平喘湯可有效改善COPD穩定期患者的肺功能,臨床療效確切,療效優于單純西藥治療,值得臨床推廣。[KH*3/4D]
參考文獻:
[1]房建珍,畢麗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診治新進展[J].醫學與哲學,2013,34(16):57-59
[2]彭紅星,陳芙蓉,楊榮時,等兩種評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預后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4):3879-3881
[3]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4]彭磊,范畢輝,陸劍豪,等慢阻肺穩定方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3):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