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欣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如何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才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但是,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人們對于德行的追求是不變的,德育一直都是教育的重點。那么如何在新課標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呢?本文簡單說一下新課標下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政治;德育
一、德育滲透與新課標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有獨立人格可以適應社會有良好道德感可以駕馭生活的人才。什么是人才?不僅有才還有有德。教師的任務是要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讓學生成為人才。其中德被放在首位,從中可知其重要性。而德育滲透是指教育者根據教育目標和培養要求通過借助載體、建構氛圍熏陶、引導教育對象,使之接受有關思想、觀點、作風、行為,實現教育意圖的教育形式。
新課標是新課程標準的簡稱,新課程標準與以往的課程標準的最大的區別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任,還學生學生的興趣,以及倡導開放的教學模式。新課標是更有利于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才。
二、過去的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
在以前的高中政治教學中,老師根據書本的內容簡單的講一下如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但是教育的效果卻不好。因為這些簡單的道理學生基本都懂,而老師卻又再重復一遍而且老師講的又沒有新意,這讓學生覺得老師在老生常談。再加上我國對學生分數重視這一傳統,政治老師難免要在講課的時候回重點講哪些內容是要考的,這無疑會讓學生認為學習政治課上的道德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學習如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無疑是達不到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使學生接受有關思想、觀點、作風、行為,實現教育意圖的要求的。
三、新課標下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
1.提升教師素質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要實行新課標下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師也要明確知道什么是新課標,新課標的理念是什么。教師也貫徹實行新課程標準,不要為了省事兒就依舊拿以前教學的舊理念那一套實行。
(1)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
為了成為一名高素質的高中政治教師,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教師是教學的主體,高素質的老師才能夠教出高素質的學生,只有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高了,才能夠教出有德的為社會發展作貢獻的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學生。
(2)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作為知識經濟時下的高中政治教師,教師除了具備高水平的政治文化知識外還應該精通教材具有良好的教學能力,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讓自己的知識永遠也不陳舊。只有教師的知識處于最新的狀態才能夠為學生提供最新的觀點,讓學生學到最新的知識,這樣學生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夠讓學生全面發展。
2.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
教材是第一手教學資料,教材是由多位專家精心編輯而成。如果教師不重視教材無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首先,教材中擁有大量的教學材料,教材中的每一個例子都是經過專家的多次考慮反復刪減才能夠寫進教材。這些例子無論是用來教育學生還是用來引發學生的思考都是非常合適的。所以,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精通教材的每一個內容。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夠引導學生根據教材進行學習,在學習教材中不知不覺地接受道德教育。
3.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
新課程標準下如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下選擇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呢?首先,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選擇成為一個有德之人。例如在講述《我們的民族精神》時,教師提問我們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我們的民族精神對我們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有什么貢獻等等問題。這些問題既能夠讓學生更深一層的思考課本內容,開闊自己的視野也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道德的教育,例如,在學生回答完我們的民族精神對我們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有什么貢獻?這個問題后教師可以在補充一下,例如可以說:“如果我們的民族精神沒有勤勞勇敢,人民可能就會有很多懶惰的人,會出現其他國家的那種工人只到工廠做1~2個月,領完工錢后立刻消失的情景,請同學們想一想,假設一下我們國家出現這樣的情景將是多么的可怕,再想一想如果沒有勤勞勇敢這一民族精神我們國家還會出現什么情況?而勤勞勇敢是深深地刻在我們的骨子里的,勤勞勇敢也是存在于我們的傳統文化中的。也請同學們回答一下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傳統文化?是不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就一定是糟粕呢?”教師應該從課本入手,從課本延伸,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道德的教育。人有一個奇怪的特點,別人直截了當地告訴他的事情,他還會懷疑這個事情的真假,而當人們被別人引導而想到的事情,人們通常會相信。就如上面的例子,如果政治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勤勞勇敢對中國的作用非常巨大,學生一定會想:“這覺得誰不知道啊!”如果教師采用我上述的辦法進行教學,一定比直接了當地問學生效果好得多。
4.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德育滲透
(1)關注時事,讓學生分析了解這些時事
當今社會不再是以往的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封閉的舊社會。當今社會需要的是關心自己的國家,關心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的知識青年。為了讓學生更多角度的看待問題,也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時事,評判得失。例如,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下如今出現的老人跌倒是否應該扶老人的社會熱點問題。在老師說完這個時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自行發表對這件事的看法,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課后作業例如,讓學生寫一下,如果老人在你面前跌倒你是否會扶,并且保證這些作業的閱讀人只有老師一個,讓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老師也可以就這些時事討論當今人們應該怎樣處理這些事情且就這些事情可以看出人們的道德水平怎樣,當我們面對這些事情時我們要怎么做。通過讓學生了解這些時事并且在不斷地假設自己是這個事件的主角時,應該怎樣做,學生會在不斷的選擇與拷問自己中接受道德教育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
(2)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組織課外活動
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演講比賽、正文比賽、表演小電影、參觀愛國主義基地等方式來讓學生接受道德教育。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自主編寫一個有關于弘揚美德的劇本去自主表演。這樣既能夠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又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道德教育。